2020年5月19日晚间,京东全员收到了来自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的一封内部信,再一次谈及京东成为国际化公司的梦想,“去年,我们明确了在集团层面,要把国际业务作为未来3-5年的战略重点,步子迈得更大、更坚决些。”
由于疫情,跨境电商行业反倒逆风上涨,京东此番重提国际化也正赶上了这一背景。然而,今年以来,国内互联网大厂的海外业务不断受挫,印度政府以“国家安全原因”封禁一批中国APP,阿里巴巴、腾讯和字节跳动旗下的多款产品在列,阿里巴巴还砍掉了UCNews等海外业务,内容国际化战略收缩。
而在美国的选举季,中国的科技企业成为政客的靶子。京东反倒向海外市场释放更坚决的信号。
其实,在京东内部,从2018年起,国际化加速就被提上日程。当年春节刚过,刘强东也发了一封内部信,提出京东将进军更多海外市场,到6月18日,他又一次发布内部信,表示将继续开拓欧美和其他市场,将中国模式反向拓展到海外,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中国制造通全球、全球商品通中国。
不过,2018年8月“明州事件”之后,京东陷入了一场危机,加速国际化的计划被延误。
不过,在两年之后,京东开启自上至下的改革,国际业务也开始大变革。志象网获悉,为京东在家电领域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将闫小兵已开始全面管理京东的国际业务,直接向刘强东汇报,业务架构上也重新进行了调整。
京东国际业务悄悄变革
2020年9月1日,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率团到访京东集团北京总部。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闫小兵接待了陈德海一行。当天,闫小兵罕见地使用了一个新的头衔——京东东南亚业务部负责人。
不久后,海外网的一篇报道显示,今年以来,京东的国际业务进行了一系列调整。2020年初,京东全球售和京东国际物流合并,成立欧美业务部,之后欧美业务部又与东南亚业务部合并,成立了京东业务部。
在京东内部,对国际业务的调整正在悄然进行。据一名接近京东的人士告诉志象网,京东明确了国际战略后,对内也重新对国际业务进行了梳理,调整后京东的国际业务分成了跨境、商物流和本地站三个团队,三个团队均向闫小兵汇报。
此前,这三大业务在京东内部一直分散运行。“像物流有物流的老大,印尼、泰国本地站是刘强东直接在管。“上述人士说。
尽管在海外做了多种布局,在外界看来,京东的海外扩张连连受挫,对此京东的反应便是对国际业务的人事进行了多番调整,自2014年至今,在京东掌管过国际业务的高管如流水般来去匆匆。
在上述人士看来,“京东是个非常注重结果的公司,一年、两年不出成果的话,就会被认为是人的问题,而外来的高管到了京东后多少都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
2014年4月,京东低调成立了海外事业部,任命原华为终端电商总裁徐昕泉担任总裁,准备进军俄罗斯。这番尝试以失败告终,2016年3月,徐昕泉离职,部分骨干也随后离职。独立的京东海外事业部就被合并到京东商城体系。基于整体盈利的诉求,海外事业部属于当前重点裁员对象。
此后,担任出口业务的经理张建兴被任命为国际业务部总裁,负责俄罗斯、独联体与欧洲业务。至8月10日,京东宣布最新调整,由原京东商城CEO沈皓瑜出任国际业务总裁,直接向刘强东汇报。负责公司的国际和跨境业务。
2017年4月17日,京东集团又宣布国际业务拓展部,任命郑孝明(Winston Cheng)担任京东集团国际业务总裁,均直接向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汇报。
当年,通过“815苏宁京东大战”一举奠定京东在家电界地位的闫小兵也开始涉足海外,担任京东海外业务负责人。2018年1月11日,京东架构调整,闫小兵出任3C电子及消费品零售事业群总裁,同时兼任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这番调整将原家电事业部、3C文旅事业部、全球售业务部都交由闫小兵管理。
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零售集团3C电子及消费品零售事业群总裁闫小兵/京东
至今年重新整合,自2012年起便加入京东的老将闫小兵已开始全面管理京东国际业务,郑孝明被闲置。
在上述人士看来,“来京东以后,闫小兵就一直操盘家电,现在应该是3C、数码都归他管,京东目前的品类里面,他操盘的品类占比最好,也最高,在资源的动员能力上他应该也是最强的。“
此外,在京东向海外出口的初期,在海外受欢迎的中国商品也多来自闫小兵深耕多年的领域。2017年5月京东数据研究院刚刚发布的《2017“一带一路”跨境电商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手机、电脑和网络产品、电子配件、家居用品是最受海外市场欢迎的中国商品。
大力下南洋
至今,印尼已被京东视作了出海第一站,继而进军东南亚多国,做了多种布局。京东模式也被复制到了印尼,以重资产的形式投入运营。
刘强东在谈及京东国际化策略时,曾总结:“京东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成熟场可以考虑采用投资并购的方式,而在新兴市场如东南亚等电商发展比较初级的市场,可以考虑复制京东模式。”
2016年,在印尼上线了自建电商平台JD.id,同时搭载一套完整的电商物流基础设施。这套模式需要京东投入巨大的成本。今年4月份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显示,京东印尼的电商公司,总共有1200人,其中约95%都是印尼本地员工,此外物流公司则约有4000多人。而京东印尼目前已在印尼运营了13个仓储中心,物流服务覆盖印尼超过90%的省份、500余个城市,85%的订单实现了当日达或次日达。
在泰国,京东也做了类似的尝试。2018年9月28日,京东集团与泰国尚泰集团一起打造的泰国线上零售平台JD CENTRAL(后简称为“JDC”)宣布正式上线运营,在泰国再一次尝试商流、物流全自建。
不过,此前就有媒体分析,对京东来说,B2C模式意味着从零开始打造出一套电商解决方案,这无疑需要海量的资金支撑,而在京东大量分拆亏损业务,竭力提升集团电商业务利润的背景下,持续在印尼市场进行投入很难说符合京东的长期发展策略。
印尼和泰国后,京东进入其它市场都采取了相对较轻的方式。2018年1月,京东战略投资越南电商平台Tiki,成为其最大的股东之一,同时京东也在Tiki上售卖自己的产品。
不仅东南亚,京东还瞄准了更多海外市场。2018年刘强东就曾在内部信中规划,“泰国、印尼等地业务将全面铺开,在纽约,澳大利亚和米兰的地区办公室即将迎来揭牌,在欧洲、美洲的业务也将开启全新的篇章。”
在欧美市场,京东则选择了“强强合作”。2018年6月18日,谷歌以5.5亿美元入股京东,获得京东0.93%股权,双方还宣布在包括东南亚、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全球多个地区合作开发零售解决方案,结合京东在供应链、物流领域的能力与谷歌的技术,探索打造下一代零售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同时,京东通过Google Shopping (谷歌购物)在全球多个地区进行销售商品。
京东的合作伙伴中还包括沃尔玛。一方面,沃尔玛通过在京东开设旗舰店的方式把国外商品卖进国内,另一方面,京东也在通过进驻沃尔玛美国电商平台的方式,搭载京东物流国际供应链一站式出口通道,将更多中国商品卖至美国。
进口和出口,京东的国际化战略中一直涵盖着这两部分。早在2015年,刘强东接受媒体采访时便介绍,京东国际化战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把国内的商品卖出去,另一部分是把国外的商品买进来并在国内销售。不过在“走出去”方面,最近全球的经济和局势并非很稳定,所以我们走出去的战略暂时会稍微延迟。
“零售氪星球”认为,京东向欧美市场出海的策略是:“一进一出”,聚焦“跨境”,以庞大的中国消费者和市场为根基,去海外开疆拓土,组织欧美品牌供应链资源进入中国卖给消费升级的中国消费者。再以比竞争对手低的价格,在欧美销售优质的中国商品。同时,输出京东物流,金融和技术。从一个中国商业基础设施提供商,成为全球商业基础设施服务商。
出海几年,京东的扩张并非一帆风顺。不仅进军俄罗斯失利,在东南亚市场时投资时也曾遭遇阿里的围剿,曾有意投资的电商Tokopedia最终被阿里纳入麾下,澳洲办公室设立后也在设立不到15个月后关闭。
不过,未来物流或许会为京东带来更多可能性。刘强东曾称,京东在国内的业务比当当和卓越都慢了七八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逐步超越竞争对手。就像前十年我们在国内投资物流,让我们整体发展速度可能会比较慢,但是今天一旦我们的物流布局完成之后,增长的强劲势头会超过任何竞争对手。
“国际业务也是如此,三五年我不着急。”刘强东说。
今年,京东物流也在进行全球升级。在2018年,刘强东曾表示,在今后十年要将供应链服务大力输出到全球市场。而企查查显示,2020年6月16日,京东物流的关联公司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国际货物运输代理。
在今年老员工日上,刘强东的内部信再次提到了这一战略,“我们在海外市场做铺路架桥的事情,路修好了,桥盖好了,去帮助中国品牌在海外成功,使客户、商家、合作伙伴都受益,在海外再造一个京东。”
前不久,京东物流传出上市消息。据“IFR”报道,11月24日,京东物流已在筹备2021年在海外上市相关事宜,估值约为400亿美元,上市地点可能会选择在香港或美国。针对此消息传出,京东对外表示不予置评。
上市后,一度给京东带来巨大财务压力的物流或许能为京东撬动更多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