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記者宿亮 黃海敏 馮武勇發自仰光:道耶卡二號水電站位於緬甸最大城市仰光以北300公里的古都東籲附近。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採訪的亞太日報記者近日來到這裡,一探究竟。
先說背景。緬甸在最近幾年走上開放的道路,經濟有明顯的起色,許多外資企業進入緬甸尋找商機。緬甸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基礎設施建設缺口大,也需要融資支援。基礎設施給當地社會帶來顯而易見的益處,合作的雙贏是共識。道耶卡二號水電站獲得了東盟優秀工程成就獎,極大緩解了當地的電力供應短缺局面。
2010年,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承建商與緬方簽訂總承包合同,負責水電站發電機組和機電設備的設計、採購、運輸、安裝、調試和試運行,項目資金來源包括緬方籌資,也有中方提供的優惠貸款。2013年初,水電站三台機組先後發電,提前4個月完工。緬甸電力部2014年底為該水電站舉行建成慶典,緬甸領導人讚賞這是中緬合作建設運營項目的典範。
(圖為道耶卡二號水電站的機組,照片由亞太日報記者黃海敏提供。)
道耶卡水電站全套採用中國技術和設備。厚厚的相冊上,在工程建設和設備安裝調試的各個節點,可以看到中方工程技術人員的身影。
探訪水電站時,記者在電站設備間看到許多設備上掛著卡片,上面用緬文和英文寫著設備編號、名稱,大到輪機,小到閥門,格外顯眼。道耶卡二號水電站技術總監王顯雙說,根據電廠規範,維護和運行人員要每天根據設備名稱填寫操作票,記錄運營問題。這是當地工作人員的弱項,這些卡片是中國承建方和技術人員精心考慮的細節安排之一,是為了幫助當地工作人員更好地按規程操作,避免資訊記錄出錯。
31歲的緬甸小夥德白烏是王顯雙的徒弟,目前他負責管理30多名當地員工。他告訴記者,中方在項目建成後非常重視維護和設備檢修,令他和其他員工受益匪淺。希望能早日看懂中文,以便更好地發揮電站發電效益。
儘管三台發電機組裝機總容量只有120兆瓦,但道耶卡二號水電站卻是緬甸發電量排名第四的電站。電站發的電通過長達20多公里的輸電線路,併入全國電網,供應包括第一大城市仰光在內的一些城市,當地電力供應也得以更加穩定。水電站緬方廠長吳通漆說,電站投入運行以來,對緩解緬甸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有很大幫助。
(圖為水電站緬方工作人員接受亞太日報記者採訪)
道耶卡水電站的建設也注重環境因素。電站所在的地方是山區。從東籲通往水電站的道路上,一片看上去還顯得稚嫩的柚木樹林引人注意。登上水電站大壩遠眺,這裡綠意盎然。中設公司的項目負責人馬先才說,那是為恢復周圍環境種植的林地,經過幾年的生長已經初具規模。
水電站也惠及當地大約3000名村民。緬方管理人員說,水電站建設涉及191戶居民拆遷,他們已搬遷到水電站附近的新村,那裡有教堂、學校和醫療所。水電站還給移民新村安裝電路,讓村民用上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