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態城部份建築鳥瞰圖
何東雁曾是新加坡前國務資政吳作棟的首席新聞官,三年前出任中新天津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的總裁。這個中國和新加坡各占50%股份的合資公司是天津生態城的主體開發商。
當被問到生態城內一個自己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設施,何東雁說,最令他和團隊的中新兩國同事自豪的是眼看著生態城一磚一瓦,逐步由願景變成現實,“有點像看著一個小孩成長。
“比如說最近剛開的菜市場,對於一座普通城市而言或許算不了什麼,但對於一個新建的城市,從無到有,對居民的生活卻意味著很大的改善。我們的第一家理髮店不久前開業,我也去那裡理髮,算是一種體驗,也算是一種支持。還不錯吧?他笑著說。
天津生態城有個看起來有點“高科技的名字,但在何東雁看來,生態城並非僅有“環保,小到菜市場和理髮店的生活配套也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與“生態也有關聯。將這些常見的生活設施合理佈局在居住點附近,在規劃上確保人們可以在步行範圍內找到滿足生活需求的絕大部分設施,也是生態城的“生態要旨之一。
中新天津生態城在2008年9月開工建設,是中新兩國政府間繼蘇州工業園區之後又一個旗艦合作項目。它緣起于2007年中國時任總理溫家寶和新加坡國務資政吳作棟的倡議,其願景是一座“社會和諧型、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的城市,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範例。按照協議,它借鑒新加坡的先進經驗,在城市規劃、環境保護、資源節約、迴圈經濟、生態建設、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進行廣泛合作。
五年之後,生態城的建設已超越3平方公里的起步區,初具雛形。何東雁說,至今仍經常有人問起蘇州工業園與天津生態城的區別。實際上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蘇州工業園區是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則是一座衛星城。如果非要有什麼類比的話,與天津生態城最接近的或許可以說是淡賓尼、榜鵝等新加坡的新住宅區。
生態產業園
規劃、科技、政策、生活
何東雁說,他個人認為,生態城的具體操作涉及四個層面,首先是規劃,也包括總體規劃,追求的是盡可能在步行範圍內滿足居民生活的需求,減少對車輛的依賴。
其次是生態科技的運用,包括盡可能利用自然條件的“被動型節能設計,如自然採光;也包括利用太陽能等新能源新環保技術的“主動式環保設計,如太陽能、風力發電、地源熱泵等。中新天津生態城有26項清晰可量化的指標,包括強制要求所有建築達到綠色建築標準。
第三項內容是超越建設階段,制定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政策,以長期管理這座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用何東雁的話說,“如果是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長期的管理框架跟一般城市的框架應該不太一樣。新加坡的建屋發展局和水利水務機構公用事業局都與天津當地政府有著密切的交流合作,協助制定適合當地情況的公屋和水務政策框架。
第四項是生活,這是理念落到實地的體現,也就是說居民入住生態城之後,會不會踐行環保的生活理念。為此,生態城的管理者要“鼓勵人們儘量步行,垃圾盡可能回收再用。也要通過不同方式推行節能節水的理念,包括環保教育。一所國際學校設有“能源牆,直觀反映樓宇的能耗,讓孩子們從小接觸環保理念。
何東雁說,生態城的主要理念,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在主要是進行規劃和建設的前期,生態技術是重點;但隨著人氣的增加,政策和管理層面的工作逐漸增加,提倡生態環保生活理念的努力也越來越重要。
綠道
窗戶放房頂 步梯置中間
天津生態城位於濱海新區,毗鄰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距天津中心城區45公里,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規劃居住人口35萬。在定位上,它是作為濱海新區功能區配套的生活城區。生態城的建設目前已超越3平方公里的起步區,建設的範圍差不多達到8平方公里。當然,不是每一塊地都已開發,而是像新加坡的城市發展一樣,隨處有一些預留的未來發展用地。包括公共住房在內的住宅已經建成不少,商業區、動漫園和學校等設施陸續投入使用。
目前入住生態城的居民約6000人,有時候在食堂吃中飯甚至可能還要排長隊,另外也有約1000家企業在那裡註冊落戶。
何東雁說,生態城沒有在哪一年必須要吸引多少人入住的具體目標。放在大環境中看,目前取得的進展算是與預期相符。畢竟作為一座新的生態城市,從無到有地吸引人來居住的過程中,有挑戰也不那麼令人意外。
目前的生態城有了綠色,也在陸續增加各種設施,原來的鹽鹼荒灘已經逐步變成了一個綠色城市,污水庫也變乾淨,將成為人們進行水上休閒運動的地方。何東雁以照片展示生態城幾乎完成修復的濕地,也展示可以玩滑板的場地,甚至還有一個高爾夫球場,採納嚴格的標準,研究使用什麼草和少污染的廢料。
他介紹生態城一棟以透明玻璃做房頂的低碳體驗中心。這是因為中國的北方天氣寒冷,因此在設計上放棄了朝向北側的窗戶,而是在房頂做成玻璃窗,以利自然採光和採暖。
低碳體驗中心也將漂亮的人行樓梯擺在大堂正中。何東雁說:“一般的辦公樓是把樓梯放在角落,而這棟樓把樓梯放在正中間,是為了鼓勵人們走樓梯。這也是一種符合低碳環保理念的設計。
低碳體驗中心
低碳體驗中心的人行樓梯擺在大堂正中
6000名居民入住
生態城以35萬人口作為規劃的指標,其土地大約40%是住宅,10%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工業,商業配套占3%。
天津生態城為什麼有那麼多住宅?
何東雁說:“它的想法本來就是一個衛星城的概念。可是,這個衛星城也必須有一些就業機會,讓人們在居住地點附近就業,我們把一些企業帶來,但對企業的選擇非常挑剔。
何東雁不諱言生態城本身也包含著地產開發。他說:“居住是人的一大需求,生態城要做的就是怎麼建設一個宜居和環保的環境,要求所有建築採納綠標準,也綜合了很多生態理念,如節能節水。但這個龐大的新市鎮畢竟不同於一般的地產專案,它的出發點是作為可持續發展城市化的典範,因此有兩國政府高層決策引導和支持,也有自己的當地政府,就是管理委員會。作為主體開發商,生態城合資公司以獨立開發、合作或引進其他開發商等方式方式建設住宅,也負責學校、道路、橋樑和市政管網的建設。
何東雁說,天津生態城是一座現實的城市,從表面看它的確很像任何一座城市,這是優點,也是弱點。但如果仔細看,生態城的要義在於其內涵,比如材料的使用要追求環保,而如果不仔細看,一般難以看到其差別。
生態城的定位是吸引社會各階層居民,並非只面向高端人群。何東雁說:“我想跟你和我選擇居住環境是一樣的,選擇到這裡來的人會考慮是不是靠近就業地點,靠近學校,是不是有好的自然環境。生態城希望做到這些,我個人覺得是一座蠻漂亮的城市。
生態城的概念起源於美國人理查•瑞吉斯特,目前全世界有許多不同使命的生態城,中國也有許多生態城項目,而天津生態城被認為是比較成功的一個。何東雁說,目前生態城的一些經驗已開始向外輸出,只不過輸出的形式“未必是另外一個30平方公里,而是可能以不同形式展開對外合作。生態城接待大量來自全世界各地和不同層次的來訪者,進行交流合作。最近生態城管委會與天津市另外一個區武清區簽署協定,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展開合作。
小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