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現代化難撼中式早餐地位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發文稱,全球的烹飪殖民化可能讓我們現在都吃著同樣的瑪格麗特披薩和香辣番茄意大利面,但烹調獨立還堅守著最後一個堡壘——早餐。早上一起床後就能吃下去的東西通常是我們身上最真實的文化體現。而文章認為,這一點在中國尤其如此。

文章說,沒有人比中國人更熱愛西方的東西,但是當太陽在任何一個中國城市升起的時候,中式食品在早餐桌上還是占主導地位。就像他們的祖先一樣,即使是最西化的上海人也在一屜屜包子、一份份鍋貼和一桶桶米粥前排著長隊,去吃這些可以驕傲地宣稱為中式食品的早餐。

文章寫道,為了變化,他們並不反對偶爾吃點玉米片,甚至是吃一個起士蛋麥滿分,但是真正合中國人心意的還是用肥豬肉做餡的充滿湯汁的包子——上海人最愛的生煎饅頭,這是玉米片永遠也代替不了的。當然,其中的脂肪、鹽分和碳水化合物也會直接進入心肌。但是,別去管營養是否合理,早餐不僅僅是食物,它更多關乎感受。

一個千禧一代年輕人正在上海前法租界內的一個包子鋪前排隊,他說自己在家裡吃了一碗燕麥圈,出來再買點包子充充饑。在這個年輕人身上,早餐實現了中西合璧,他說自己一天裡的第一頓飯吃哪種早餐都很開心。但是如果說到口味,中國的早餐還是更勝一籌。

年紀相當於這位年輕人的爺爺的吳根發(音)是包子鋪的老闆,他並不喜歡這種中西合璧的方式。他斬釘截鐵地說:“我不喜歡西式早餐。我們吃了幾十年的中式早餐,如果突然改吃西方的東西,胃適應不了。中國對包子和米粥的頑固堅持意味著,即使是像肯德基這樣的西式速食店,要在大陸的早餐市場上生存也不得不學會做包子。事實上,肯德基早餐時的皮蛋瘦肉粥頗受歡迎,再配上一根“油條的套餐售價只有1美元,通常等我到那裡的時候,這種套餐都已售罄。

文章引述《上海的未來:現代性的重塑》一書的作者安娜·格林斯潘的話說,儘管上海人很喜歡吃包子,但各式各樣的街頭小吃在中國卻面臨著威脅。2008年筆者到中國後不久,上海市拆除了最著名、也是最受喜愛的小吃街吳江路,但星巴克、麥當勞和賽百味卻保留下來。她說:“在發達國家,食品車帶來了街頭食品文化的復興。在中國卻並非如此,這裡的街頭食品文化被認為是不衛生的、嘈雜的,就是不夠現代。2014年12月,又有一條著名的小吃街被拆除。

文章指出,雪上加霜的是,上海最大的國有食品集團光明食品最近收購了英國早餐食品的知名品牌維多麥,而且正在努力向中國引進西方的小麥片和牛奶文化。祝他們好運吧。維多麥似乎選擇首先進軍零食市場,最近引入了專門為中國市場打造的綠茶和黑巧克力等口味的歐倍穀物棒。但是,在家得利超市外,53歲的岳玉妹(音)說,她從來沒有聽說過維多麥。鍋貼萬歲,讓他們去吃街頭小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