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莱评“一带一路”:一石三鸟之计

华尔街见闻

text

【亚太日报讯】

今年4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通过“一带一路”对巴基斯坦的电站、公路、铁路和天然气管道等基建领域投资数百亿美元,较美国过去十三年对该国的投资一半有余。

中国还将在巴西进行同样大规模的投资,并考虑建设横跨南美洲大陆的两洋铁路,通过秘鲁的口岸将太平洋西岸的中国与巴西联通。

上周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更打入了欧洲,匈牙利成为第一个确认加入“一带一路”的欧洲国家。6月6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布达佩斯同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亚尔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

王毅在签字仪式后表示,两国应共同努力,推动中方“一带一路”倡议与匈方“向东开放”政策的战略对接。

部分评论家将“一带一路”称作“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反映出中国的霸权地位日益上升。

巴克莱银行是解读

“一带一路”称,该战略将在三个层面利好中国: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困局;助推中国经济向消费驱动型增长转变;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比马歇尔计划更宏大、更广泛和更有内涵:

在全球的一些评论中,“一带一路”已被贴上“中国的马歇尔计划”的标签。“一带一路”与二战后美国推出的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即马歇尔计划)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 注重以基建和重工业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和复苏。
  • (考虑到辐射的范围),马歇尔计划总资金为130亿美元(当前美元价值为1200亿美元),与新丝路基金的400亿美元相当。
  • 在帮助沿线国家进行结构性改革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下称“亚投行”)的成立可被视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类似。
  • 关于中国可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某些领域)建立起霸权的猜想。

但是两者的区别也很显著:

  • (马歇尔计划推出时),世界经济尚未从战争带来的后果中恢复。实际上,即使没有这些项目,“一带一路”项目的潜在接受国也可以实现较好的增长(尽管增速可能会低一些)。
  • “一带一路”向所有国家开放,无论何种政体和经济制度。

我们注意到,中国政府表达了对“中国的马歇尔计划”这一称号的不满。3月初,一位中国政府女发言人表示,“把“一带一路”倡议简单地形容为另一个马歇尔计划是不合适的。“一带一路”寻求与不同民族、区域和文化的国家共同发展,注重共议共建共享成功。”

不只是政治口号——(在我们看来,这是个有潜力的概念)

我们认为,无论是中国的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会拥抱“一带一路”倡议,发现它可能带来的商业价值,而不只是口头上响应国家的号召。“一带一路”已经激发了中国市场的想象力。

根据去年的财报,我们覆盖的中国金属与采矿企业中,约有70%已经将“一带一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融入发展战略,既包括国企(例如中国神华、江西铜业),也包括民企(例如中国宏桥)。

不只是大项目——基建只是开始

我们相信这么说并不夸张:中国经济实力迄今尚未反映在其全球影响力上。中国经济实力尚未转换成“软实力”输出海外。

我们认为,未来数十年,“一带一路”会从三个层次帮助中国在海外“播种”影响力:

(主要是)中国提供融资的基建项目,使用中国生产的材料、机械和技术,由中国建筑企业承建(中国劳动力对项目有着大的贡献,至少初期时是这样的)。

随着接受"一带一路"投资的国家与中国关系日益密切,它们对中国品牌、消费品和文化产品的认知和需求也日益增强(简而言之,中国变“酷”了)。中国的消费品公司进入增长国际化的阶段,类似于几十年前的可口可乐和迪士尼公司。

随着全球影响力增强,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融合。中国出现真正国际化运营的公司(就像联合利华那样),而不只是那些“中国+”的公司。

我们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建也相信,未来几年,新丝绸之路的发展也有助于帮助中国经济增速稳定在5-7%之间,并给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带一路"对中国有更深远的意义。对于中国国企而言,其投资回报率(ROIC)正在下降(由于产能过剩,回报递减),现在仅略高于4%,而投资美国国债带来的收益率则更低:

(2007年以来,国企的平均ROE持续下降)

另一方面,巴克莱预计,"一带一路"的ROIC约在10-15%之间,较国内投资和美国国债投资显著改善。

此外,"一带一路"的大型基建项目有助于缓解中国的燃眉之急。中国经济正在由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加之海外需求不振,中国工业产能将处于一个持续过剩的状态。

(中国各行业产能过剩状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望成为中国产能的输出地,因为它们迫切地需要修筑公路、铁路和建设发电站形式的固定资产投资(FAI)。这些国家的基建需求可在短期内刺激中国经济,而且参与其中也可在中期和长期内为中国带来好处。以下是巴克莱的总结:

通过实现“一带一路”规划的各种目标,中国短期、中期和长期都可以受益。许多行业可能从营收增长中获益,而中国如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它们的经济,那么企业还能获得商誉和政治影响力等非货币形式的好处。

短期:缓解产能过剩问题,为中国的资本和消费品创造需求。可帮助平衡中国东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因为“一带一路”的陆路项目主要在中国的中西部。

中期:提升对中国生产资料和更加广泛产品的需求,有效地帮助中国向消费驱动型增长转型。有助于维持中国出口的增长。

中长期:由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部分贷款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

长期:刺激旅游业、文化交流,有利于地缘政治、军事以及贸易的长期合作。有助于改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中国投入“一带一路”基金的那部分外储回报率会增加,外储投资多元化有助于分散风险。可能还有助于缓和与邻国的领土纠纷。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可从三个层面让中国受益。第一,投资那些需要以基建形式改善固定资产投资的国家,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国企的资本回报率,还能缓解产能过剩问题。第二,在新兴市场和快速崛起的经济体中增强“存在感”,可以提振它们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从而助力中国经济向消费驱动型增长转变。第三,亚投行贷款以人民币结算,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区域内对美元的依赖。

巴克莱更加详细地阐述了“一带一路”将如何缓解中国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一带一路”需求料会帮助中国出口过剩的产能

我们预计“一带一路”项目会吸收中国水泥、钢铁和铝等行业部分的过剩产能。假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路、铁路、电站以及电力配送资产较现在增加5%,就会催生1.37亿吨钢铁需求,占去年中国钢铁总产能的约14%。以此推断,中国钢铁的过剩供应将由22%大幅下降至8%,极大地提高中国钢铁生产商的定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