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又刷屏了,一张杭州余杭区的招聘公示上了热搜,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其中最亮眼的是当地运河街道、乔司街道等八个办事处录取的都是清华北大的硕士或博士。
此前,深圳南外高级中学、华中师范大学附中等招聘清北硕博等高层次人才当老师也曾引发热议,不过总体来说,随着双向选择空间越来越多元,如今舆论层面对清北硕博到最基层工作已经基本脱敏了。
但此次杭州余杭区的招聘名单依旧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不少网友质疑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街道工作,会不会大材小用?还有人发出灵魂拷问,名校硕博竟然这样“不值钱”了?
其实,这就有点冤枉杭州余杭的招聘,也有些不了解事实了。
先说是否大材小用的问题。了解杭州余杭区招聘的都知道,他们主动到清华北大定向招聘高层次人才最早始于2017年,主要考虑是基于整个余杭的高速发展态势,特别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治理工作繁重,以及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而做出的选择。当时为清华北大一共提供了100个岗位,最终有76人报到。
也正是那两年,余杭区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弯道超车,一举超过工业重镇萧山区,成为浙江区县经济发展的状元。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余杭区全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4家,全区国高企总数首次突破1000家,全区上市企业累计达到2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到65家,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总部就位于余杭区五常街道(也在招聘街道之列)。
由此可见,清北硕博到余杭区的街道办工作,虽然的确属于基层,但却是我国互联网技术发端最为前沿的核心地区之一。这些街道办的规划、管理,需要的知识能力要求并不低。对相关应聘者而言,这不但是一个难得的工作机会,更是一个在高质量、高水平环境下学习、提升的机遇。
更何况,择业、就业,原本就是“私人事务”,并不存在清北硕博非要做什么工作才算“人尽其才”之说,不能说是清北的硕博就只适合做科研等“高端事业”。将自己所学运用到真正的城市发展实践当中,甚至为整个国家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余杭样本,这样的工作可不是什么“小用”。
以此次疫情为例,在疫情初期,余杭闲林街道需要收集和管理人口的出行情况。就有这次招录的北大毕业生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设计二维码,让居民们扫码填写问卷,3天时间成功收集到10万余人的出行信息,大大提高了管控效率。
至于硕博“不值钱”的说法,更是不存在的事情。据报道,就2019年余杭区招聘清北等硕博的条件看,不管是招聘到当地事业单位人员,还是政府部门高级雇员、国企高级职员,都有着不低的待遇。
比如对招聘到事业单位人员,对表现优秀且符合《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资格条件的,博士研究生学历的,聘为招聘单位中层正职,期间按事业副处级标准享受绩效工资待遇;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聘为招聘单位中层副职,期间按中层正职标准享受绩效工资待遇。最高年薪可达50万。此外还有8万、6万不等的生活安家补贴,可申请无偿使用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以及不低的住房租赁补贴、购房补贴等。
另外,据其中一名北大毕业生介绍,余杭区还为他们提供了生活导师和工作导师,制定“一人一策”培养方案。针对副处以上的人才有领航计划,下面一级会有护航计划,这些高端人才基本上都是党政储备人才。未来,他们不只是为余杭区服务,也将进入杭州市、浙江省成为各个部门的中流砥柱。
因此,从诸多方面来看,这都算是不错的选择,谈不上什么“低就”。清北毕业生放下名校包袱,从基层开始历练,这既是脚踏实地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更是择业观逐渐自主和成熟的标志。
而基层单位敢于去清北等一流高校抢人才,并且有魄力拿出丰厚的待遇,这也是我国公职人员聘用制度的创新。我们乐于看到越来越多的基层部门,有更多的底气去吸引高端人才,并有信心为他们提供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
归根到底,无论怎样的工作,都是个体和平台的相互成就。对这些带着名校光环的基层干部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务实工作、认真思考,在这一平台上展现才华、真正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而对社会来说,也要打消对于名校的刻板印象和对基层的偏见:别被清华北大硕博的“高学历”跟街道办的“低行政级别”的倒挂,屏蔽了理性认知,轻易得出“人才错配”的结论,那样很可能失之偏颇,流于片面。
□ 鞠实(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