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家認為“十三五”規劃可行可期

text

【亞太日報訊】新華國際用戶端報道,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日前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引發國際社會持續關注。外國專家認為,“十三五”規劃,切實可行,目標可期,是中國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戰略性”一步。

外國專家強調,這一規劃不但將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也將推動政治改革、現代化建設以及社會全面發展。同時,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也將給世界帶來更多利好。

規劃促進經濟模式優化

“十三五”規劃建議出臺後,不少外國專家認為,這一規劃將大力促進中國優化經濟模式。

波蘭華沙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教授古拉爾奇克表示,“十三五”規劃了中國未來5年的發展方向,就是要做到科學發展,注重創新,打造綠色經濟。

古拉爾奇克說,中國要優化現在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是要從數量和規模上的增加,轉為品質的提升和均衡的發展。但這並非易事,是一項巨大工程,也是未來5年發展要求和戰略任務。

丹麥中國商業協會秘書長嚴森一直關注中國的經濟發展。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正進一步推動工業化進程,中國政府提出經濟“新常態”,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戰略性”一步。

嚴森指出,中國經濟走向“新常態”將帶來更合理的社會結構和更開放的經濟,並為民眾帶來更多社會福利。這意味著中國將逐漸從過去依賴投資和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轉向更關注以消費為驅動的經濟發展模式。

巴西聖保羅大學經濟、管理和財會系博士生導師、前應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特謝拉表示,“十三五”規劃,表明了中國改變經濟增長模式的堅定信心,這將保障未來中國經濟發展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規劃推動中國與世界進步

外國專家認為,“十三五”規劃將為世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波蘭格但斯克大學教授瑪律采利·布林戴爾斯基博士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提出了連接歐洲的“一帶一路”倡議,在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化解國際衝突等方面也發揮著積極作用。“十三五”規劃的實現,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促進國際社會的穩定。

印尼政治分析人士李卓輝說,“十三五”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建設小康社會將提升中國民眾的人均收入,拉升內需,正在轉型升級的中國經濟將獲得更廣闊市場,經濟發展基礎也將更加堅實。而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將助推世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李卓輝強調,“十三五”規劃中的一些政策,如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及其他有關教育、養老政策的改革,回應了社會各界的迫切需求。而中國政府傾聽民意,向社會各界廣泛徵集十三五規劃建議的做法,也提升了百姓參政議政的意願。

丹麥中國商業協會秘書長嚴森說,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將為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帶來新的戰略機遇。例如,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將為地區合作創造新的機會,丹麥公司也將從中獲得新的商機。

實現規劃目標大有希望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切實可行,目標可期。

埃及赫勒萬大學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亞西爾·賈德·阿拉博士說,在接下來的5年內,中國完全可以實現“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6.5%的經濟增長目標,並將提振民眾對國民經濟的信心。

阿拉博士說,中國政府正積極提高民眾的醫療、教育和服務水準,正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城市化進程。中國政府在消除貧困的同時,可以推進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結構的轉型並為民眾提供更優質服務。

波蘭格但斯克大學教授布林戴爾斯基認為,“十三五”規劃得以實現的基礎在於以下方面:一是中國目前的經濟現狀;二是中國多年來所進行的現代化建設;三是民眾受教育水準的提高;四是科技成就的取得,如空間技術的進步;五是改革開放政策的成果。

布林戴爾斯基認為,目前,中國處於最有利的發展階段。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也要求中國改變發展戰略。在未來5年,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倡議以及亞投行的成立,都能為保持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找到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