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2岁女童被确诊为“布病”(即“布氏杆菌病”)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医院认为,这和其曾饮用现挤羊奶有关。
据当地居民介绍,西安街头的“现挤羊奶”已出现多年。每天都有小贩开面包车或骑三轮摩托车在小区间穿梭,车上驮着两三只羊,羊奶被直接挤入塑料瓶内销售,价格通常是5元一斤。8日,新京报记者从西安市疾控中心获悉,直接饮用现挤牛羊奶确有感染风险,但截至目前,除该幼童外西安市暂无其他感染病例。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过去常见于牧区。饮用鲜羊奶与感染布病之间,虽不能直接画等号,布病感染途径也不只有喝鲜羊奶一种,但从临床观察来看,饮用“原生态”现挤奶,的确有感染布病的风险,相关医学提醒一直就有,并且近几年全国多地都出现过类似案例。
需要厘清的是,我们常说的鲜奶一般指巴氏奶,即经过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鲜奶,它是相对由高温消毒的常温奶而言的。而现挤羊奶则是一种“纯天然”状态,未经过任何杀菌处理。从部分消费者的反馈来看,顶多是喝之前自行煮沸。
▲线上店家宣传的“现挤羊奶”。网页截图
然而,研究证实,未经过加工的生鲜牛羊奶中藏有近100种致病菌,可通过牛羊奶传染人类的疾病有结核病、布病等16种之多。这种情况下,靠一般的煮沸操作无法起到足够的杀菌作用,也就很容易让相关疾病趁虚而入。
事实上,中外研究都尚未有权威结论证实,现挤奶更有营养,反倒是其风险是“看得见”的。这不仅是指牛羊奶中本身带有病菌,也包括挤奶过程中,可能加剧病菌感染。像西安等地目前尚存的走街串户式现挤奶销售现象中,挤奶人有没有健康证、羊本身是否健康、容器消毒是否到位等,存在的这些安全隐患都不容乐观。
营养不一定更高,但风险更高却是一定的——那为何仍有不少人对“原生奶”恋恋不舍?除了价格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农业时代和工业社会两种现实所塑造的产物。
一方面,在过去牛奶生产工艺不健全的时代,喝现挤奶,尤其是在奶源相对充足的北方畜牧地区有一定普遍性,它是受现实条件所限。
另一方面,现代牛奶生产工艺、标准逐步完善,现挤奶饮用偏好逐渐退场,但由于对牛羊奶生产安全的不够信任,加之广告推波助澜,导致社会仍对“纯正”、“无添加”等概念过于痴迷,并信奉“新鲜即营养”,从而令现挤奶仍存在一定市场需求。
所以,目前线上也出现了打着“零添加”、“原汁原味”标签的“现挤羊奶”产品。有商家提到,他们这边的羊奶是由工人现挤,除了标注有“巴氏杀菌”的羊奶,其他的都没有经过杀菌处理,“售卖的羊奶为当天早上挤奶,零下40度冷冻,晚上发货,冷藏运输,承诺48小时内新鲜到货”。
抛开奶源以及现挤奶过程是否安全,它也对运输条件有着极高要求,这样的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范,仍然有待权威鉴定。
其实,不只是现挤奶的风险,对“新鲜即营养”的误读,还影响到更多人的奶消费观。
如不少消费者都信奉巴氏奶一定比常温奶更有营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同样是一种想当然。“巴氏杀菌”的温度相对较低,鲜奶中的部分营养会破坏得更少,但牛羊奶中所蕴含的优质蛋白质和钙几乎不受高温影响,这是有权威结论的。
▲街头小贩将羊奶挤进塑料瓶中。受访者供图
而公开报道也显示,国外基本没有常温奶与巴氏奶的差别化认知,到底选择哪种牛奶,主要是基于每个地区的消费习惯、地理、气候、人口分布等多重因素,跟营养成分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不管是各地不时出现的与饮用现挤奶相关的布病案例,还是在奶消费上的认知偏差,都提醒消费者应该走出对“新鲜即营养”、“无添加”的过度迷信和崇拜。
监管部门也应该强化相关科普,并对一些“原生态”销售模式加以合理规范,同时对与奶类产品相关的营销话语进行更严格、专业的把关,避免强化社会的消费误区。
作为牛奶生产和消费大国,很多人的奶消费观是时候刷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