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桂花元宵店,买元宵的人排起了长队。 高瑞峰 摄
(新春见闻)北方古法元宵:承载千年乡土记忆
中新网太原2月25日电 题:北方古法元宵:承载千年乡土记忆
作者 杨杰英 杨润德
走进山西太原晋源区长巷村,远远就看到排着长队买元宵的人,空气里弥漫着元宵的香味儿。
元宵节将至,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侨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今年70岁的晋祠桂花元宵传承人韩福元一大早就在自家作坊里“滚”元宵,韩福元家已有五代人传承着这项千年的制作技艺。
在太原市晋源区,当地流传着一句民谣——“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其中,名列晋祠四宝之一的“元宵蛋蛋”就是晋祠桂花元宵。
韩福元家已有五代人传承着这项千年的制作技艺。晋源区新闻中心供图
韩福元介绍,晋祠桂花元宵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凭借得天独厚的晋祠大米种植条件和对传统制作工艺的坚守,晋祠桂花元宵传承至今,被誉为中华元宵的鼻祖和北方元宵的代表。
“一泡、二淘、三晾、磨米、炒作、做馅、滚制……”提到晋祠桂花元宵的制作,韩福元说,一颗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在韩福元家的磨坊内,三台3米多高的自动石碾机一遍遍碾压着晾晒好的江米,经过筛子筛选,较细的米粉筛入布袋,而粗颗粒又将被重新投放到磨盘上再次碾压,在提升碾米效率的同时,碾米用的还是石磨,依然保持古法制作。
谈到制作晋祠桂花元宵的关键时,韩福元介绍,炒制馅料是最重要的一步,将核桃、芝麻、花生翻炒去皮后,再把糖稀加热化开加入白糖、冰糖、纯天然玫瑰花酱和桂花酱翻炒,待炒至褐色放入木制的模子用擀面杖压实擀平,晾到一定程度切块。
晋祠桂花元宵起源于汉代。晋源区新闻中心供图
韩福元说,从炒到晾,考验的是师傅们的技术,炒得浅了味不香,炒得过了也不行;“晾得太干一切就碎,晾不够时间切不成型,而滚制元宵则需要“六蘸六滚”。
“不少老太原人要的就是这一口‘老味道’,有的人早已定居南方,仍对晋祠桂花元宵念念不忘。每年都有老顾客托人或者通过快递来买元宵。”韩福元表示,料好、馅儿足,口味自然不会差。
2017年,韩福元与晋源区制作桂花元宵的同仁协商成立了“太原市晋源区晋祠桂花元宵研究会”,被选为会长。2018年,他制作晋祠桂花元宵的工艺入选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韩福元志在把这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传承下去,其子韩伟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如今,晋祠桂花元宵的制作和销售等都由韩伟来负责打理。
“传承千年古法技艺,坚守传统味道的同时也要创新。”韩伟告诉记者,以往只在线下超市进行销售,今年正式开通线上销售渠道,并在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推广,晋祠桂花元宵也热销全国,今年已销售万余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