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電話詐騙爲何防不勝防?

亞太日報

text

據港媒報道,8月10日香港警方接獲的涉2000萬港元損失的被騙事主,是著名二胡大師王國潼的妻子、國家級女歌唱家李遠榕(中)。圖/中評社

【亞太日報訊】不少人認為,電話詐騙在當今已經沒有什麼“殺傷力”了,只要記住“說啥也不給錢”這一個原則就一定不會上當,被騙的也是少數人,特別是老年人。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經濟高度發達、居民受教育程度頗高的香港,電話詐騙案件在近期屢屢發生,被騙者除老年人,年輕人也不在少數,而且數額巨大。

8月10日,香港警方再次接獲一名73歲婆婆報案,疑被自稱內地執法人員的男子電話詐騙,涉及損失達2000萬港元。

根據香港警方數據,今年頭7個月的電話騙案共2371宗。僅7月份,香港警方便接獲838宗求助個案,當中308宗個案的受害人蒙受損失,損失額逾1.26億港元,令首7個月涉及的騙款高達1.75億港元。

假扮執法人員 操控事主不穩的情緒

那麼騙徒究竟是利用什麼手法作案的呢?

騙子一般會假裝成銀行職員或快遞公司,致電事主訛稱其內地銀行帳戶涉及洗黑錢等犯罪活動正被通緝,又或者運往內地的貨物或包裹藏有違禁品遭扣押,接著另一名騙子假冒內地執法人員,指內地公安或檢察院正調查事主。騙徒要求事主進入模仿度極高的內地公安或最高人民檢察院等虛假官方網頁,輸入姓名、身份證號碼、銀行帳戶及網上理財密碼等,騙徒根據相關資料直接從事主戶頭盜取款項。

騙徒會利用手機程式仿冒電話號碼,還會做出極其逼真的虛假網頁,事主在情緒不穩的情況下,容易信以為真,想儘快脫身了事,在匆忙之中輸入自己的個人資訊,然而這樣就正中了騙徒的圈套。

一項調查顯示,近一半受訪者表示,他們自己和親友曾接聽詐騙電話;而330多名受訪者當中,9人曾被騙去合共2萬多港元的財物。絕大部分人認為政府須加強打擊電話騙案。

電訊商擬加"+"號區分虛假來電

騙案如此猖獗,難道就沒有什麼辦法嗎?當然不是。

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主席何沛謙指,正和電訊商商討,希望儘快推出新對策。何沛謙表示:“有可能很多這些電話,其實是在外地打來香港,所以通訊辦的同事,現正和電訊商研究,看可能在來電顯示加一些符號,例如好似一個+號,如果市民見到+號,顯示是外地打來的電話,但又看似是個本地電話號碼,就要提高警覺。”

資訊科技專家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方保僑在報章撰文指出,市民下載手機應用程式時會被要求給予許可權,讓程式開發者獲取手機內的資料,這可能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盜取這些資料後,再配合虛假來電,從而進行欺騙。他提醒市民下載應用程式時要小心瞭解清楚,以免隱私外泄。

兩地警方跨區合作 全力調查

香港警方表示,已成立專案小組,與不同機構緊密聯繫打擊這類騙案,並將通過不同管道繼續加強宣傳。

8月10日,國家公安部在北京舉行打擊電話騙案跨部門會議,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處長羅夢熊代表香港警方參加會議。

羅夢熊當晚回港並在機場會見媒體,他表示,圍繞打擊電話騙案,香港特區與內地已達成三點共識,包括交流詐騙案情報,全面調查和加強掌握新的詐騙手法、定期匯報兩地情況,以及建立定期溝通的管道。

他說,由於這次打擊電話騙案涉及跨境和跨區調查,需要動用相當多資源和時間,但警方不會因此放棄,會繼續調查。他強調,即使拘捕到騙徒,很可能未必能全部追回被騙款項。

羅夢熊還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接收到陌生人的短信、電郵或電話,不要未經核實內容,就輕易將錢交給陌生人,也不要透露個人資料,包括銀行戶口號碼和密碼等。(綜合新華社、新華港澳、中通社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