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全产业链走出国门,背后的机遇、风险有哪些

亚太日报

text

11月28日,一根50米长的钢轨被缓缓吊上油轮。中远海运特运大富轮装载着中国高铁“整体出口”的第一单——印尼雅万高铁出海的第一批钢轨,从广西防城港启航。

此前的11月24日,印尼雅万高铁1号隧道顺利贯通,比既定计划提前了40天,这标志着雅万高铁建设取得了又一重大阶段性进展。

中国高铁如今已能出海披荆斩棘,成为一张闪闪发光的中国名片。但高铁出口作为巨额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周期和成本回收周期都相对较长,面临的政治经济安全等风险极为复杂,仍需相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意识和水平。

高铁全方位走出去第一单

雅万高铁由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和运营,预计2021年建成。中远海运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次出口的高等级钢轨是国内高铁钢轨出口的“第一单”,雅万高铁项目后续钢轨也将全部由特运大船承运。

雅万高铁项目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和印尼国家战略项目。

此次,中国高铁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到物资供应、运营管理和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整体走出去,这一项目全面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中方在海外全程参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微信图片_20201203105655.jpg

图为2020年9月2日在雅万高铁1号梁场拍摄的架梁机正在工作

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中国中车、中国通号、中国铁物等中央企业集体出海、通力协作。其中,中国通号负责装备项目的“指挥大脑”和“神经中枢”,承担了全线的通信、信号、信息(含灾害监测)系统集成、设备材料采购供货、施工安装、项目现场管理、技术服务及相关工程,并参与负责项目联调联试,提供缺陷通知期质保服务。

中国通号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通号目前正在加快进行设备物资采购、现场施工准备、接口检查等前期筹备工作,以全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为推动中国高铁标准、技术、装备“走出去”,发挥铁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保障作用。

雅万高铁项目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运营成熟的中国铁路技术标准,并按照印尼当地的气候、线路条件及沿线群众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量身打造,以满足印尼人民的审美和出行需要。

雅万高铁建成通车后,雅加达至万隆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不仅将有效缓解雅加达至万隆的交通压力,为当地百姓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出行条件,而且将优化当地投资环境,带动沿线商业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形成高铁经济走廊,造福印尼广大民众。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东南亚人口第一大国,并且是东南亚国家在G20集团里的重要成员,印度尼西亚采用中国标准建设高铁,对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深化合作,以及中南半岛基础建设的互联互通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国家铁路集团称,随着工程全面展开,该项目还将极大地带动印尼施工装备、建筑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中国铁路持续加大对印尼员工的培训,支持帮助印尼建设一支自己的高铁技术力量和员工队伍。

自主创新是高铁出口的底气

中国高铁凭借技术、质量、速度和安全上的竞争优势,以及良好的乘车体验,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首,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主创新是中国高铁的底气。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兼容性好、性价比高,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引领了世界的高铁潮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义桅也认为,高铁等轨道交通把中国的竞争优势,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

中国高铁正吸引着海外多个国家的目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泰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纷纷表达出对中国高铁的兴趣。这背后源于中国高铁有着能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完备方案。

孙章介绍,在复兴号所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包括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企业标准)占到了84%,16%的高铁技术标准是跟欧标和日标兼容的。

此外,因为中国地形特别复杂,气候也变化多端,能给世界提供一个最完备的高铁方案。“比如印度尼西亚喜欢我们的海南岛环线,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热带地区的高铁。俄罗斯喜欢我们的哈大高铁,因为哈大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最寒冷地区的高铁。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及地质条件复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国高铁能为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提供多种多样的方案。”孙章说。

孙章还表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高铁的建造成本仅是外国的40%。”

中国通号董事长周志亮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高铁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是举世瞩目的,我们一定要“走出去”。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对欧洲的标准有兼容性,核心产品已经获得了欧盟的认证,为“走出去”创造了基本条件。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做中国技术输出的主力军和推动者。“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也将自有技术融合各个国家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高铁技术的国际化。

需高度关注出口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表示,在2040年前,世界铁路建设需求量约在12万15万公里,高铁建设大概在1.5万3万公里。

世界对高铁的潜在需求极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高铁能够顺利“走出去”。孙永福说:“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着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市场准入和技术壁垒、国际铁路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竞争能力有待提升的风险。”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玉环撰文分析,高铁属于较为“奢侈”的基础设施投资,对资金需求极大,建设周期和成本回收周期都相对较长,面临的政治经济安全等风险极为复杂,需要我们正视风险挑战,政府企业通力合作,共同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孙章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高铁出口存在的风险较大,中国应全面了解投资环境,深入了解当地的经济环境、社会现状、政策法规、行业规定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竞争力,还要致力于建设“中国标准”。

张玉环建议,中国高铁相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需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意识和水平。一是充分调研项目面临的风险,充分考虑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及东道国经济情况、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国家发展战略等经济因素,防范经济恶化带来的风险,通过成立风险管理部门或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全面细致地了解项目风险;二是制定应对具体风险的管理条例和机制,例如针对东道国治安不佳等安全风险,可强化安全监控、制定应对预案、加强安全演练等。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