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稱印度重新轉向中國是值得的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據參考消息報道,《印度教徒報》網站1月14日刊登題為《中國,巴基斯坦拼圖中丟失的一塊?》一文。作者為該報外交版主編蘇哈西尼·海德爾。文章稱,在伯坦果德空軍基地襲擊事件所造成的所有破壞中,或許最少被提及的就是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對話。

文章稱,印度國家安全顧問阿吉特·多瓦爾取消了原定今年1月對北京的訪問,這或許發出了如下信號,即當前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危機比曠日持久的印中邊境談判的下一個篇章更重要。但是,沒有比這更離譜的事情了。出於許多原因,印中交往與印巴關系的聯系不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密切,這一交往也是莫迪渴望與整個南亞開展關系的願望的自然結果。

文章稱,之所以這樣說的第一個原因是,通常被形容為“全天候友誼”的巴中關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深入,兩國之間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即2015年4月宣布的斥資460億美元的中巴經濟走廊——更是加強了這一點。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目前正在密切地參與次大陸上的其他進展,比如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之間的談判,這些進展將影響到印巴關系。第三個原因是,印中之間最大的緊張關系源——查謨和克什米爾的邊境問題——從地理學角度講與巴基斯坦有關系。第四個原因是從恐怖主義問題的角度講,在控制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組織經營者方面,中國比大多數國家的成功率都要高。

正在形成的新軸心?

文章稱,但是,盡管有上述種種原因,印中關系中的緊張因素仍然在2015年有所增加。荒謬的是,這一緊張因素並非源於雙邊關系,而是從兩國與該地區其他相關國家的關系衍生來的。2015年伊始,印度便顯示出堅決轉向美國的跡像——在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新德裡時,兩國簽署了一份關於亞太和印度洋地區的聯合戰略構想。這是兩國第一次簽署此類協議,印度承諾與美國在南亞以外的地區加強關系,特別提到了在南海“確保航行和飛越自由”這個目標。中國對這一怠慢之舉並未作出令人愉悅的反應,在此幾個月後,也就是距離納倫德拉·莫迪總理訪華還有幾周的時候,中國宣布了要打造中巴經濟走廊的消息,從而使取道巴控克什米爾的道路以及巴基斯坦成為中國“一帶一路”計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發布的“一帶一路”地圖並未提及巴基斯坦的瓜德爾港,但是提到加爾各答可能是其中一站。不過,由於印度在2015年仍然對“一帶一路”計劃反應冷淡,一條取道巴基斯坦的新線路——這條線路把瓜德爾港與“海上絲綢之路”連接起來——變得比過去明顯得多。

文章稱,印度與美國和日本的戰略關系也都更加緊密了,美國和日本在南海問題上聯合起來與中國對抗。對於印度而言,2015年以奧巴馬總統的訪問開始,以安倍晉三的訪問結束。這三個國家之間的三邊會談和軍事演習已經成為慣例,中國通常將這解讀為企圖“圍堵”中國。

平衡收益

文章稱,盡管印度向美日聯盟的轉移無疑將為它贏得戰略力量,但印度也必須考慮可能的損失。中國如今是俄羅斯的密友,控制著很大比例的亞洲經濟,同時是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債主。它還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還與印度的每個鄰國(包括阿富汗、馬爾代夫、尼泊爾、斯裡蘭卡、孟加拉國、特別是巴基斯坦)都牽涉極深,以至於印度無法在與這些國家進行平衡的過程中排除中國因素。更能說明這一點的是,阿富汗政府決定委托中國在它與塔利班進行的談判中充當擔保人,在印度和尼泊爾關系陷入僵局後,中國還和尼泊爾在燃料供應、開啟貿易路線和港口使用方面達成協議。此外還必須記住的一點是,就連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線(TAPI)的建設資金也將來自用中國貸款設立的儲備。

文章稱,真相是,盡管中國被它的海上鄰國視為“霸權主義者”,但它在南亞和中亞的陸上鄰國把它看做是一支致力於地區長遠發展的穩定力量。很難想像印度會在周邊地區以外的地方和中國找茬,因為印度在周邊地區與中國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及反恐方面的合作為印度帶來了好處。同樣,讓巴基斯坦和中國聯手對抗印度也沒什麼道理,因為過去數十年的歷史表明,請中國利用它對巴基斯坦的影響力來促進該地區的和平是可能的。安德魯·斯莫爾在最近出版的《中國-巴基斯坦軸心》一書中絕佳講述了中巴關系。書中詳細描述了中國在格爾吉爾戰爭(1999年)期間迫使佩爾韋茲·穆沙拉夫總統撤軍一事中發揮的作用、中國在“帕拉克拉姆”行動(2001年至2002年)中力促和平的舉動以及中國副外長在孟買襲擊案中展開的“穿梭外交”。

文章稱,基於上述所有考慮,莫迪先生或許會發現,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重新轉向北京是值得的。印度希望在今年為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一艱巨任務而努力。而且莫迪希望發揚2014年5月的精神,當時他邀請了所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成員國(包括巴基斯坦)出席他的就職典禮。莫迪總理或許同樣會發現,在他考慮與印度的西部鄰國之間的棘手關系時,印度的東部鄰國將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