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何佳:前海改革要远优于自贸区  “深圳模式”是中国未来

APD自贸区观察

text

【亚太日报 李哲 付历非】2月4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在此之前,欧元区也宣布推出了新一轮的QE计划。似乎,在你追我赶的带动下,QE正迎来全球化趋势。

QE使用是否奏效?这一直是外界争论的焦点。而同时,具体到中国来说,“QE只是一方面,更深层次的问题,显然是外界屡屡所谈及到的“深化改革。当然,这方面正在进行时,无论是自贸区领域,亦或是金融体制等。

为此,《亚太日报》日前专访了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学系、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何佳。更早之前,何佳还曾担任过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委员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所长等。

既在私塾又近庙堂,何佳总体上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持乐观看法。他认为, 中国经济确实面临一些困难,现在也正在转型阶段,但目标是清晰的就是"深圳模式"。 何佳理解的深圳模式是“自身成长一批优秀企业。

至于自贸区改革以及前海的差异,他指出,前海要更有优势一些,它有特殊的地方,如先行先试等特殊政策, 上海自贸区必须要有可复制性,前海是两个政策叠加,既有自贸区的政策,可以复制性,同时它又有本身自己的政策 。比如前海有自己的法庭、国际仲裁以及税收的优惠,这是自贸区没有的。

另外关于金融改革,他认为,金融也需要具有可复制性,这不是说其他地区来复制上海的"金融中心", 关键是要复制金融政策 ,如果不能复制的话,就会出现套利机会。为什么提可复制而不提离岸市场?很重要的原因也是 不希望看到套利的机会出现

以下为《亚太日报》对了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学系、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何佳先生的采访内容:

亚太日报: 您怎么看当前的货币政策?目前看起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能存在问题,比如钱一放出来,并没有有效与实体经济或中小企业结合。

何佳: 这个问题在全世界都是存在的。美国用QE算是比较成功的,日本和欧洲都不怎么成功。用货币政策背后关键还是实体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欧洲的主要问题是福利制度,这方面压不下去,它占GDP大概30%左右,这个不调整经济问题就很难解决,但调福利的话,又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不刺激看起来是不行的,刺激的话又用力过大,而且会产生很多负作用,存有后遗症,这确实是很大难题。虽然这个困难存在,但长时期来看,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以深圳为例,深圳的经济转型在全国来看都算是比较成功的,它成长了一批优秀企业,它也很少有像国外的五百强企业,主要可能还是港资的企业,其他就是本土了。

如果以深圳作为中国的未来,那我觉得中国经济调整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但往这方面转也确实需要时间。短期的话,中国经济确实面临一些困难,现在也正在转型阶段,但目标是清晰的,就是"深圳模式"。

亚太日报: 前海很重要的使命是金融创新,但经济下滑时,资本账户开放是否会存在相应风险?

何佳: 前海的金融创新或开放是一方面,现在在有条不紊地去做,资本账户开放很大因素是基于外部压力,比如美国搞的跨太平洋组织、跨大西洋组织,你要加入它,它的前提是你这方面要做很多工作,资本账户开放主要是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注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TPP),也被称作“经济北约"。[1]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StrategicEconomicPartnership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利用八国集团(G8)峰会的机会,欧盟领导人和美国总统奥巴马计划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

其实前海不完全是这个,它做的是金融和实体相结合。

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结合,这也是中央一直以来强调的重点,它不是简单的为了跨境而跨境。

亚太日报: 您怎么看前海和上海自贸区的差异?

何佳: 它们两者还不完全一样。相对来说,前海要更有优势一些,它有特殊的地方,如先行先试等特殊政策,上海自贸区必须要有可复制性,前海是两个政策叠加,既有自贸区的政策,可以复制性,同时它又有本身自己的政策。比如前海有自己的法庭、国际仲裁以及税收的优惠,这是自贸区没有的。

亚太日报: 所以您是偏向看好前海?

何佳: 也不能这样说,相对而言,我看好深圳本土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这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什么这些企业能够大密切聚集在深圳?

亚太日报: 上海也有不少,而随着上海简政放权的落实,是否企业会越来越偏向于去上海发展?

何佳: 对。这个可能会出现,我们现在最缺的是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虽然引进许多大的外资企业,但是它不能给你带来大的技术创新,还是得靠自己。

亚太日报: 那您觉得上海自贸区目前算是成功的吗?

何佳: 当然是成功的。至少开局很好,但上海自贸区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试验。

亚太日报: 现在已经有了四个自贸区,其他一些地方也在申请自贸区,会不会太热了?

何佳: 我觉得倒还好。现在有点像当年的深圳特区,一开始是沿海,然后开始蔓延辐射到内地,它这个是可以慢慢做的,关键是可复制,可复制的话都可以做的。

亚太日报: 但这里面涉及到金融改革,它可能需要先突破,比如金融中心的话,全国目前上海最具优势,其他地方复制金融中心,是不是不太现实?

何佳: 金融的话,我觉得更应该具有可复制性,这不是说其他地区来复制上海的"金融中心",关键是要复制金融政策,如果不能复制的话,就会出现套利机会。

我个人理解,为什么提可复制而不提离岸市场?很重要的原因也是不希望看到套利的机会出现。特别是金融,你能做,别人也能做。所以金融的可复制性主要是为了避免套利,金融的流动性就决定了它是追逐利益的。

亚太日报: 最近银监会公布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很快,创下近几年的新高,而且2014年我们也看到了局部爆发的一些问题,这方面是否会存在较大风险?

何佳: 经济下行,违约率上升是很正常的,我不觉得这会有很大的问题,现在中国整体的金融系统不存在风险。全世界来看,金融危机的根源只有一个因素,就是恐慌。我觉得在中国的情况下,不存在所谓的"恐慌",而且还有大批的国有资产在这。

亚太日报: 那您如何看待"刚性兑付"问题?

何佳: 从美国来看,金融危机最后兜底的都是央行,所以它的银行是属于"大到不能倒",兜底是普遍现象。刚性兑付确实是个难题,也很难完全按照市场规模完全打破,像美国雷曼,打破它的话就产生很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个两难的事情。

所以最终解决它要靠提高金融机制的股权比例,就是通过股权来稀释这个违约的风险,现在是股权比例太小,因此一出问题,债权人就跟投资者说要央行来兜底,股权比例很高的话,它就可以通过股权来弥补投资者的损失,现在信托已经在这方面实验了。

亚太日报: 2015年中国GDP增速大概会在多少?

何佳: 2014年是7.4%,预计2015年经济增速在7%左右。

亚太日报: 2015年您认为中国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何佳: 我觉得最大的风险还是"恐慌",恐慌会导致金融系统的崩溃,只要这个问题不发生,我觉得就不会硬着陆,经济下行也是循环渐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