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国内将新增炼油产能1.1亿吨,炼油总产能接近10亿吨/年,有望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炼油产能国。
12月17日,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21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作出上述判断。
《报告》称,未来五年国内炼油产能的增量主要来自于新兴民企,包括浙江石化二期、旭阳石化、盛虹石化、裕龙岛项目等。传统地炼和新兴民营占全国炼油份额将提升至37%,超过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
国内炼油工业以大型化、一体化、园区化为依托,将进一步提升炼油竞争力。“十三五”新建及改扩建炼油产能规模平均小于500万吨/年,到了“十四五”新建及改扩建产能规模将平均达1300万吨/年。
《报告》称,2025年,国内干万吨级以上炼厂将达33家,占炼油总产能的比例由48%提高至55%,平均规模增加至702万吨/年,接近全球平均炼油规模。
与此同时,在政府加大防范炼化行业产能过剩风险的背景下,传统地炼将大举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以换取产业升级发展的空间。未来四年,山东玉皇盛世、滨阳燃化等独立炼厂将陆续进行整合,淘产能共计3000万吨/年。
《报告》称,成品油需求将从2019年的3.32亿吨,增加至2025年的3.56亿吨的峰值,年均增长1.2%,“十四五”末期达峰。
新増炼油产能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同时也是成品油主要消费地区,但是由于江浙沪和广东等发达地区部分制造业将向周边及西部地区转移,成品油消费增速低于内陆地区。
“十四五”期间,广东、浙江和江苏等省份,成品油均从供需平衡或小幅过剩转为严重过剩。同时,山东和东北地区资源过剩压力加大。沿海地区需要加快成品油出口以及向中部调运能力建设。
2019-2015年,成品油供需过剩量增加1000万-1500万吨,考虑到2019年成品油出口量达5534万吨,2025年成品油出口量或将突破7000万吨,超过新加坡成为亚太第一大成品油贸易国。
《报告》称,未来五年,全球炼油工业或将面临新世纪以来最艰难时期,全球石油需求恢复至少需要两年以上时间。
全球炼油过剩产能维持在500万桶/日以上,炼油业步入整合时代。全球产油产能增加500万桶/日至103万桶/日。其中,亚太和中东新增产能分别占到全球增量的45%和31%。
全球炼油平均开工率将由“十三五”的82%,降至“十四五”的77%左右,甚至低于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炼油开工水平。全球综合炼油毛利将从2020年1.4美元/桶的谷底缓慢回升,到2025年或将维持在2-3美元/桶,但仍仅是过去十年炼油毛利的一半左右。
针对天然气行业发展形势,《报告》认为,未来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速仍保持高位。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从2015年的1896亿立方米,增至2020年的320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260亿立方米。
预计2025年天然气需求达到4500亿立方米,增长1300亿立方米,年均增速7.1%,比十三五放缓约4个百分点。
同期,国内天然气产量将达到2325亿立方米,相对2020年增长465亿立方米,增幅为25%,国内产量增量约占消费增长的35.8%。
此外,氢能产业将助力中国未来能源绿色发展。目前,国内20余家能源央企跨界氢能产业,年底预计将会有超过8000辆燃料电池商务车、100座加氢站进入示范运营。
《报告》预计,2025年前中国氢燃料汽车和加氢站仍以示范运行为主,2035年燃料电池车有望达到百万辆级商业应用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