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11”网购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
据介绍,本次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活动涉及16家网络购物平台,从10月21日到11月21日,体验人员通过截屏等取证方式记录了价格变化情况。
调差发现,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总体情况一览表。注:1.以上价格统计不考虑联动活动情况;2.无效样本为缺货、停售、下架以及不参加“双11”活动等情形
从本次价格记录统计结果来看,今年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539款非预售商品中,在整个体验周期内,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11”价格或更低价格(不考虑联动活动情况)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
总结一下就是:将近8成非预售商品没有便宜!
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
先涨价后降价
例如,某女装在11月7日之前价格为152元,而在10日价格上调至288元,并于11日又降至136元,涉嫌通过虚假折扣诱导消费:
某巧克力豆,“双11”前先大幅提价,由每盒99元提高到162元,“双11”期间减低到78元每盒,给消费者折扣力度大的错觉:
“双11”价格不降反升
某休闲食品“双11”前团购价格为13.9元,“双11”期间团购价格提升到16.9元。
某旅行箱在11月11日价格为328(标价398,满258减20,领券300减50,按照可叠加计算),由248元(标价398,每满100减50)上涨至396(标价596元,每满200减100),而在“双11”期间又降至328(标价398,满258减20,领券300减50,按照可叠加计算)元,造成折扣力度大的假象,实则价格并没有优惠:
预售商品存在的问题如下:
涉嫌以“划线价”形式虚构“原价”。
一些平台和商家将“划线价格”解释为参考价、建议价或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而法律规定“‘原价’为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
如,某针织衫11月10日、11月12日、11月15日的划线价格均为508元,但11月11日划线价格调整为专柜价1280元。但专柜价说法仅在11月11日的商品页面显示,并未连续出现,也未标明出处,消费者若只看到11月11日当日价格,会因优惠力度大而被误导消费。
预售价格不如双11当天价格优惠
某单肩斜挎包11月7日、11月10日预售价格为1068元,活动为定金99抵扣150,折算价格为1068-150+99=1017元;但11月11日标价为1068元,活动为每满400减少50,折算价格为1068-50-50=968元,11月12日价格为促销价999元,折算价格同样低于之前预售价格。
预售价格频繁变化
某投影仪11月7日预售价为2999元,定金50抵扣450元,折算价格为2999+50-450=2599元;11月10日预售价为2799元,定金50抵扣450元,折算价格为2799+50-450=2399元;11月11日当天活动价格为2599元。可见,预售价格调整很频繁,参加第一次预售活动的消费者没有得到更多实惠。
定金随意变动
某双人床10月26日标示定金为100元,而11月7日标示定金从100变为了50。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