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17日電
題:攻勢足球復興還是FIFA良苦用心?
——巴西世界盃進球數大幅反彈之猜想
新華社記者何軍
李華梁
鄭昕
4:0!17日進行的巴西世界盃G組德國對陣葡萄牙的焦點大戰,又是一次“血腥大屠殺”。在揭幕戰以4粒入球“開閘”之後,世界盃的進攻狂潮便一發不可收拾。截至北京時間17日,賽事完成了5個比賽日共14場比賽,已攻入44粒入球,場均進球多達3·1個。20年來,世界盃進球數一路下滑,在南非世界盃觸底後,本屆世界盃終於大幅反彈。
回顧近五屆世界盃,進球數走的是下跌通道:1994年美國世界盃場均進球2·71個,1998年法國世界盃賽下降到2·67個,2002年韓日世界盃賽場均入球再降至2·52個,2006年德國世界盃場均入球繼續跌到2·3個,直至四年前的南非世界盃,場均進球降到可憐的2·27個!
然而,這種不斷下降趨勢似乎將在本屆世界盃出現回轉。或許有人覺得目前場均3·1個進球並不能代表整個巴西世界盃的數據,但這是一個完全不同以往的開端卻是不爭事實。過去5天只出現一場平局,而除了墨西哥1:0擊敗喀麥隆,其餘分出勝負的比賽場場進球總數都不少於3個,實際上墨西哥在比賽裏還曾有兩個好球被吹掉。
如此高的進球率,對於球迷而言是一件好事,不過在過去20年,這樣的世界盃開場絕對罕見。人們不禁要問,什么原因導致了巴西世界盃進球率的大幅反彈呢?這或許很難尋找到正確答案,但一些分析聽起來也不無道理。
一種說法是高進球率源於攻勢足球的強勢復興。應該說,近年來世界足壇功利足球盛行,南非世界盃這一現象被推至頂峰,即便是開創全攻全守的荷蘭隊,同樣在比賽裏採用保守的防反,這樣的打法一度在荷蘭國內引起激烈爭議,哪怕最後殺進決賽,批評聲依然不絕於耳。
不過,本屆世界盃的開頭似乎可以看出攻勢足球正在復興。巴西、荷蘭的整體推進、高舉高打,就連意大利開場也是拉開攻勢,只是在下半場比分領先時重新擺下鐵桶陣,而阿根廷、法國、哥倫比亞、智利、哥斯達黎加在比賽開始後都會拉開架勢進攻,要麼打死對手,要麼被對手打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氣勢一覽無餘。尤其是荷蘭,範加爾執教之後,一改過去保守打法,重新揮舞進攻大旗,首場5:1橫掃西班牙霸氣十足。
其實,近年來國際足壇攻勢足球已在慢慢復蘇,無論是俱樂部還是國家隊,而不斷改進的攻勢足球也逐漸回歸優勢,歐冠決賽的皇馬和馬競,便是攻勢足球的代表。
另一種說法是,巴西世界盃的高效進球率與比賽用球“桑巴榮耀”有關,而這或許是FIFA(國際足聯)的良苦用心。據生產“桑巴榮耀”的阿迪達斯介紹,該球採用了6塊聚氨酯板縫製而成,為歷屆世界盃用球中最少。6塊皮面縫製也讓“桑巴榮耀”是歷屆世界盃中最圓的用球,表面凹凸不平的數千個小點也可以幫助球減少阻力,讓其變得又快又準。此外,“桑巴榮耀”在飛行過程中盡可能地保持球體形狀不變,而由乳膠做成的內膽則為皮球提供更強勁的反彈。
有人認為,通過比賽用球來提高世界盃進球效率是FIFA有意為之。進球數增加,意味著比賽的觀賞性上升、話題增多、關注度提高,這對於賽事的組織者FIFA來說,無疑是夢寐以求的結果。2008年,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就建議把足球場長度縮短到60米,這樣可以有效提高防守隊員的助攻頻率,甚至守門員都可以在開球門球時嘗試射門,不過這一試圖提高觀賞性的提議沒能獲得所有人贊同。因此,在比賽用球上花心思,對於提高世界盃觀賞性也算是不錯的途徑。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高進球率與巴西世界盃分組有一定關係。本屆世界盃“死亡之組”頻現,一些傳統強隊在小組賽首輪就碰面,若要從小組賽突圍,各隊必須在比賽開始就迅速進入狀態儘早拿分,所以比賽的激烈程度從一開始便被提升。
世界盃是全世界球迷四年一度的盛大節日,超高的進球效率是這個節日的良好開頭,希望這份精彩能夠延續到最後的冠軍決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