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在國際空間站的AMS。資料圖片
記者3日晚從山東大學獲悉,由丁肇中主持、山東大學參與的AMS(阿爾法磁譜儀)項目在歷時18年之後公佈第一個實驗結果。山東大學受權在4日零時宣佈,AMS已發現超過40萬個正電子,這些正電子有可能來自於脈衝星或者人類一直尋找的暗物質。
AMS是由丁肇中主持的國際重大科學工程,主要用於探測宇宙外層空間反物質與暗物質。山東大學於2004年參加AMS項目,山東大學熱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林教授全面負責AMS熱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與實驗。
根據山東大學受權發佈的數據,從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AMS在太空實際運轉中探測到超過40萬個正電子。實驗結果顯示,在5億至100億電子伏特區間內,正電子佔正電子和電子總和的比分隨能量的增加而減小;在100億到2500億電子伏特的區間內,比分遞增;到2500億電子伏特之後,比分曲線基本變平。
實驗結果還表明,正電子比分能譜沒有隨時間改變,同時高能正電子不是來自空間某個特定的方向。程林說:“這些特徵是新物理現象的論據。未來延伸到更高能量層面的研究之後,將確定這些正電子是來自暗物質粒子的碰撞還是銀河系中的脈衝星。
實驗還驗證了此前科學界對初級宇宙射線中正電子的研究,但是收集的數據量遠超過此前的實驗,精確度更高。據程林介紹,目前收集到的數據僅僅為預期總數據的十分之一。他說:“隨著AMS持續運行,收集到的數據會越來越多,實驗結果也會更加精確,我們對暗物質的來源及其他物理現象可以有更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