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型肺炎)中新时评:阻击疫情需要“心的呼唤”
中新社武汉1月31日电 题:中新时评:阻击疫情需要“心的呼唤”
中新社记者 柳俊武 刘占昆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
中国有首老歌叫作《爱的奉献》,唱遍神州耳熟能详。深入武汉“战疫”前线采访数日,时常能听到一种别样的“心的呼唤”。
最近网上热传一个视频,令人泪目。坚守危城、忍受闭关之苦的武汉三镇市民,为撑武汉,释放自我,相约27日入夜掌灯,打开窗户,齐喊“武汉加油”,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有的喊着喊着,唱着唱着,就情绪失控,放声大哭。
著名作家刘醒龙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那天他们全家也站在打开的窗户前,起初他喊不出。“只听7岁的小孙女趴在窗口上拼命唱歌,喊加油,我也被带动起来,跟着小孙女高喊,武汉加油!这些天的压力也释放出来,感觉踏实了。”
为防止飞沫交叉感染,这一自发活动虽然被紧急叫停,但人们在含泪点赞武汉市民的同时,也读出了一种沉重。
这提示人们,在目前防疫形势严峻复杂、旷日持久的隔离状态下,引入心理疏导机制,这不仅是个关系特殊人群的技术问题,更是个事关最终取得全面阻击新型肺炎疫情的胜利,防止次生社会问题的重大课题。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这一决定后,称赞中国采取了果断有力措施控制疫情传播,为各国防疫工作设立了新标杆。
为阻断和减少疫情蔓延,到1月底,湖北武汉等重点市、区“封城”,民众响应号召人自为战、家自为战、村社小区为战的“闭关”式隔离,已届10天之久。城市正在坚守,民众正在坚持,抗疫精神日益坚强,其志可钦,其情可感。
人是最需要社交活动的社会生灵。在相对狭小的环境里封闭10天,无论是从行为学、心理学上讲,都是一个值得严重关切的量级指标。
渔猎时代的先民熬鹰,也仅以7天为限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人们也相信具有良好现代文明素质和“楚虽三户”传统英雄基因的湖北武汉民众,既有“三年不鸣”的韧性,也必有“冲天一飞”的张力。
但特殊时期的社会治理,仅仅依靠基层民众的意志自律远远不够。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时期,各地相继延长春节假期,这些信息让部分在家隔离的民众开始担心疫情发展是否变得更加严重,对“封城”何时能够解除、隔离何时解禁产生怀疑。
心理学家认为,超长假期能让人们得到充分休息。但休息时间过长,社会价值难以得到体现,缺少正常社会活动,也会引发人们的枯燥无聊感,甚至有人误读信息,胡思乱想,愈加恐慌。
常识告诉人们,心理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如果隔离中的民众大面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那将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冲击关键时刻的病毒阻击战线,严重时或构成溃堤之危险。
心理专家将受疫情影响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人群分为确诊患者、一线医务人员、疑似病例以及与他们有过密切接触或关系的人、普通民众等四级。据媒体报道,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这四类人群中,都不乏心理崩溃的案例。
民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记者注意到,全面阻击新型肺炎疫情战斗打响以来,湖北武汉等重点地区,各自采取了公众电视频道增加民众喜闻乐见的防控知识、热播剧、娱乐节目的档期等转移民众注意力的办法。
据报道,山东、甘肃等地还采取了网上问诊、电话心理咨询等措施,用于满足隔离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民众提供了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
当然,这场人类文明史所罕见、以中国为主战场的阻击流行病毒传播战争,本质上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危机处置和应急社会管理系统课题。
这种特殊的社会治理需要科学的态度和管用、接地气的方式,不仅解决当下的现实问题,也为事后健康社会心理重建打好基础。
同时,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提供中国样板、贡献中国智慧,都需要一套比较完整管用的既“治肺”也“护心”、“心肺共治”的科学体系机制生成,且尽快投入“战疫”之中。
此举并非小事,事关阻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取得最后胜利的大局。在重点区域内,实施“心肺共治”刻不容缓,这是“抗疫”战场“心的呼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