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Rohit Bal大秀結束後 圖片來源:WaahTV
在印度這個神奇國度,除了擁擠的火車和寶萊塢,最常被人討論的就是極不平等的女性問題。其實近年來印度各界都在爲平權而努力,時尚也是其中一部分。
印度時裝界現在慢慢湧現出一小批諸如Ritu Kumar和Rohit Bal這樣的設計師,開始用女性主題表達社會意見。但你會發現,這樣的主題效應持續不了多久,Observer網站認爲,一些設計師在秀中用“女權”作爲吸引人眼光的手段,但在真實的日常生活中卻又公開和女性權益剝離,你搞不清楚她們真正的立場。這種口不對心的做法實在有些虛僞。
寶萊塢演員兼模特Lisa Haydon最近表示,她覺得“職業女性”等詞彙已經被濫用了。作爲一位始終在爭取女性權益的公衆明星,Haydon過去參加過許多西方設計師關于平權主題的秀,但她同時也對各界頻繁使用這些詞彙表示憂心。現在的印度正處于這個矛盾時期,因爲真實的平等其實是一種恒定的狀態,如果需要所有人不斷地喊口號才能提醒女性的位置,這本身就是一種歧視。
Indian Business Daily的時裝編輯Shefalee Vasudev說,時裝界喜歡圍繞“強勢且獨立的女性”大做文章是因爲這樣很好圈錢。當傳統的價值觀遭受挑戰時,人們就會覺得那真酷真先鋒,那可能就是時尚,但真相往往不是如此。
比如“ 婚禮禮服是印度時裝界商業化最成功的部分。它驅動著祝福和幻想、渴求和付出。” Vasudev說,因此許多印度設計師都會在婚姻服裝這個市場上切一塊蛋糕,“ 一個國家和産業就是這樣被顛覆的,人們紛紛熱衷于將女性塑造成順從的新娘,以求把她們和消費主義捆綁在一起,包括一些極其昂貴的首飾和儀式化的東西占據了個人主義,這難道就是支持女性的結果嗎?”
也許Vasudev想得有些嚴重了,但其中不乏有看透本質的閃光點。這其中包含一些嚴肅的問題,時裝是否真的能幫助女性得到權力和權利?這不僅僅是在印度可以討論的議題。如果從這一點出發,我們還是能看到許多印度男女平等方面和一些西方國家的差距。
在學術界,用以丈量普通人和權貴階層之間的工具被稱作“Power Distance”(權力距離)。在歐洲,人和人之間的權力距離是很小的。這一點也毫不掩飾地反饋在歐洲的時尚文化中,近年來,我們在歐洲的T台上看到了明顯的性別模糊的趨勢,時裝被用作表達個人價值傾向,而不是反應整個社會的主流,這和幾十年前推崇主流文化的世界已經不同了,現在流行多元化。
但在印度,時尚顯然還是一個女性議題,且被用來表達主流社會的價值導向,比如“婚禮應該隆重,女人應著華服”之類的。並且普通女孩依然很難穿著有裸露性質的裙子,以免引發社會性事件。
Vasudev認爲,要推進印度的時尚進程,不僅需要先驅們繼續努力且做到有始有終,還必須要有國際組織和有金融影響力的時尚公司的介入。
來源:界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