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從戰略後方變戰略前沿

text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30日電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從戰略後方變戰略前沿

新華社記者

蔡國棟

曹陽

關俏俏

如今,中國和中亞各國在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古絲綢之路基礎上,正在積極謀劃佈局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中國新疆在原來中亞合作版圖中的末端變成起點,從原來的戰略後方變成了戰略前沿,推動中國加快向西開放的步伐。

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境內沿線省區市相比,新疆的地緣優勢更為明顯,毗鄰8個國家,區域內共有29個對外口岸,其中國家一類口岸17個、二類口岸12個。近年來,上海大眾、三一重工、陜汽集團和東風汽車等中國裝備製造龍頭企業先後進駐新疆,並借此輻射中西亞和歐洲市場。

“車企西進”浪潮是中國製造業向中西部轉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需求持續萎縮的背景下,中國東部沿海傳統製造業中心,開始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去年,大眾汽車在新疆生產的第一輛轎車下線,從此大眾在新疆的新工廠擁有車身、油漆和總裝等整車製造工藝,年產能達5萬輛,總投資20億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表示,新疆要充分發揮地緣、人文等優勢,加大全方位開放力度,努力當好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主力軍和排頭兵。建設“五個中心、三基地、一通道”,包括建設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等內容。

今年6月中旬,山東、江蘇兩家大型棉紡企業與新疆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簽下近百億投資大單,借開發區優惠政策佈局中西亞乃至歐洲市場。

“兩家棉紡企業落戶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配套區,主要是看重配套區能從中亞市場進口短絨棉生產紗錠,生產出的紡織產品又能通過配套區運到中西亞和歐洲國家。”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副主任劉亞農說。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是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的首個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也是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區域合作的示範區,合作中心實行封閉式管理,主要功能是貿易洽談、商品展示和銷售、倉儲運輸、商業服務設施、金融服務和舉辦各類區域性國際經貿洽談會等。

自霍爾果斯口岸成為中國首個“關外”離岸人民幣金融業務試點區後,國內外資本、技術、人才等紛紛向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聚集,這為霍爾果斯口岸打造成國際金融融資中心和中國-中亞本外幣掛牌交易結算中心奠定了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