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芭蕾掌门人天桥论舞:坚持艺术使命 展现“中国力量”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记者:周馨怡

“戏有多大天就有多大,我们的每一位演员都要围绕着中国芭蕾这项共同的事业服务,为了这项事业贡献多少资源我们都愿意。中国芭蕾力量如何起来?就是每一个中国芭蕾舞人坚持每一秒,坚持到底,中国芭蕾一定会辉煌!”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在12月29日的首届中国芭蕾院团长论坛上这样总结了自己的发言。

上海芭蕾舞团吴虎生、戚冰雪 《孤独的迷宫》

以建国后党和政府对一切具有世界意义的优秀文化艺术都采取积极吸纳、支持的基本方针为基础,中国舞蹈界积极向俄罗斯学派学习,坚持学院派传统并不断在芭蕾唯美的艺术本体之上进行民族的、本土的创造,使芭蕾在东方深深扎根。今天,中国芭蕾业已形成自己的格局,以中央芭蕾舞团为首,上海芭蕾舞团、辽宁芭蕾舞团在演员和剧作的规模、编剧能力的建设上脱颖而出,香港芭蕾舞团、重庆芭蕾舞团、天津芭蕾舞团、广州芭蕾舞团逐步发展壮大,苏州芭蕾舞团、兰州芭蕾舞团则从独特的地方文化中汲取养分,北京当代芭蕾舞团以对芭蕾与现代舞的融合为支点独辟蹊径,十大芭蕾舞团围绕着发展中国芭蕾不断探索前行。

中央芭蕾舞团王启敏、孙瑞辰

《敦煌—离别双人舞》

作为中国第三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的重要环节,首届中国芭蕾院团长论坛首开先河,在北京天桥剧场成功召开。由中央芭蕾舞团牵头,十大芭蕾院团长与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赵汝蘅、白淑湘等老一辈中国芭蕾舞艺术家共同就如何在艺术创作上追求中国特色和中国气质,如何推出优秀后备人才的两条主线,为中国芭蕾“把脉”。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为论坛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著名舞蹈理论家江东主持了本次论坛。

论坛现场

“在自己的母体中汲取营养,经典剧目的呈现一定要有中国气质、中国表达,这就是我排的《胡桃夹子》里为什么会有孙悟空。100多年前外国主导着世界对中国的想象,21世纪世界对中国人的想象应该由中国人来做主。”因为留德20年的独特经历,重庆芭蕾舞团团长刘军谈起芭蕾创作的中国化格外有体会。曾在德国自信地用藏族舞惊艳过欧洲舞者,刘军回国后带领重庆芭蕾舞团尝试踮起脚尖跳藏族舞、踢踏舞,《死水微澜》是关于如何用芭蕾唯美的本体表现川剧的元素的思考与尝试,而《香格里拉》早已在5年间成功演出100场,其中50场,在欧洲。

重庆芭蕾舞团 《山水重庆》

苏州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李莹同样以艺术创作的实践思考着芭蕾中国化与国际化的道路。从《西施》、《唐寅》这样带有鲜明江南符号的作品到苏芭版《胡桃夹子》、《罗密欧与朱丽叶》,李莹坦言“如果简单说把民族古典舞加上足尖鞋或者在服装上体现中国元素是中国芭蕾,那么中国人自己编排、中国芭蕾舞演员出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样是中国芭蕾,把经典融入现代不需要被简单地定义,而是要追求观念和形式上双重的融合。”

在中国芭蕾舞界备受瞩目的辽宁芭蕾舞团的党委书记李成全发言则在总结辽芭如何从五千年文化历史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素材进行艺术创作之外,补充了在创作中要肯花时间要追根溯源、深入调研,不断推翻重塑,把民族特点和芭蕾特点融合提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才能创作出从如《末代皇帝》、《辽河·摇篮曲》这些根本上贴近人民生活和心理认知的优秀作品。

辽宁芭蕾舞团 《群星璀璨》

与其他院团不同,北京当代芭蕾舞团是唯一一个从事当代芭蕾创作的民营院团,也是中国第一个当代芭蕾舞团。这个时尚而具有冲击力的小型舞团只有十几名舞蹈演员,却以《霾》描摹当下生存与自我觉醒,用《野草》致敬鲁迅,用《惊梦》解构《牡丹亭》。

北京当代芭蕾舞团 《北京十二月》

“我们现在谈文化自信,中国芭蕾在整个的文艺界里是最自信的,不是妄自菲薄。首先应该感谢1954年政府支持下我们建立了最专业的舞蹈学校,其次感谢中国第一批芭蕾人在最困难的十年坚持让俄罗斯学派在中国扎下根,没有当年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也没有今天的中国芭蕾。”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赵汝蘅舞蹈家在论坛的尾声说,“有了自信,更要学会自强,扎扎实实的基础教育才能决定我们的创作,一个剧团的立团之本在于剧目和人,有锻炼力的剧目和有绝活的演员相辅相成。2014年总书记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我一直在思考,顶尖的人才与优秀的剧目在舞台上才能立起大国的形象,这是解决我们中国的文艺价值观、人生观和追求的基础,我们现在既急不得也慢不得。”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