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认识” 防控需扫“盲”

中国新闻网

text

(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再认识” 防控需扫“盲”

中新社北京2月4日电 题:疫情“再认识” 防控需扫“盲”

中新社记者 王祖敏

2020年春节正在进入尾声,但笼罩在中国的疫情阴霾依然未能散去。随着各种病例的不断披露和呈现,科研机构研究的日益深入,这一已伴随了中国人整个传统假期的新型冠状病毒也正逐渐被加深或更新认知。

粪-口传播当警惕

新型冠状病毒能够“人传人”如今已成众人皆知的常识,飞沫传播也是目前认定的主要传播方式。

但在2月1日晚,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在某些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虽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表示,目前粪-口传播还未得到证实,核酸里面是活病毒还是病毒核酸的片段暂时无法判断,但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粪-口传播,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病毒可在空气中存活多天

一份《新冠病毒科学问答》成为很多人在疫情初期的防控“宝典”。在当时外界对新冠病毒的认知普遍不足时,“问答”在回应这种病毒能存活多久的问题时称,病毒只能存活于生物体细胞内,在体外和室温情况下基本不能成活。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日前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在干燥的环境当中,它的存活时间大概是48小时,在空气当中2小时以后,活性会明显地下降。

在3日晚湖北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蒋荣猛表示,新冠病毒在温度环境合适的情况下,可存活5天。

传播途径多样化

随着疫情的发展,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的方式也进一步多样化。

广东省疾控中心披露了几个病例:一名没有外出接触史的确诊患者在经流行病学调查后发现,他与另外一位感染者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很有可能因为乘电梯感染;一位小伙子因与一位患者同乘两个小时的大巴,一周后被确诊。

内蒙古达拉特旗近日也出现一例无外出、无接触史的病例白某,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后发现,白某系该地区首例确诊病例宋某的楼上住户。期间,白某曾多次上下楼经过宋某家门前。宋某家门经常敞开、门口常有生活垃圾堆放。

广州市疾控中心在对疫情监测中,还在一名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这是广州首次在室外环境中发现。

专家称,就目前所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因此按常理推测,在病例经常接触的地方,特别是病例在没有严格佩戴口罩的情况下,会有很大可能性将自身咳出的飞沫沾染到不同的地方。

聚集性病例大幅增长 儿童孕妇为易感人群

据山东省通报,截至2日中午,山东发现聚集性疫情60起。北京市相关负责人3日称,目前北京全市聚集性病例有41起,涉及病例120多人,超过了北京现有总确诊病例的一半。

除此之外,广东、天津、安徽等多个省市也通报了聚集性病例。

同时,此前被认为不易感的儿童被确认为易感群体。国家卫健委近日印发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儿童和孕产妇是此次疫情的易感人群,儿童应尽量避免外出。

新认知提新要求 防控区域要扫“盲”

上述疫情的新特点,也使得目前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尤其是此前被忽略的“盲点”当更加引起重视。

在公共场所,电梯(按钮)、公交车把手、收银台(钱币)、共享单车等有多人接触的地方需做好防护,外出在正确戴口罩的同时需戴上手套;在家中,手机、电话、鼠标键盘、电灯开关、水龙头、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地方应保持清洁。

有关专家还提醒,病人的排泄物在马桶冲刷过程中会形成细小的微粒,产生水雾后可能成为呼吸道感染的途径,所以对马桶、厕所要进行一些消毒措施。

如今,春运返程高峰也给聚集性病例的防控带来更大挑战。众人当各自警惕,尽量少参加或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