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抓项目抓投资 全力确保经济增速不受新冠疫情影响

亚太日报

text

今年以来,面对机遇和挑战,四川省南充市大力实施“产业年”行动,构建“5+5”现代产业体系,突出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全力推进集群壮大、园区提升、创新驱动、品牌培育、上市加速“五大计划”,全市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提质增效、蓬勃发展。

据统计,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今年1至5月,该市“5+5”现代产业体系重点项目仍然实现完成投资204.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47.7%。五大千亿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商贸文旅活跃繁荣……以产业为引擎,南充经济社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

微信图片_20200630175116.jpg

南充过境高速公路暨顺庆区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

突破突围 产业集群持续壮大

在南充市南部县经济开发区东西部合作扶贫工业园,处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生产车间内,一条条现代化流水生产线快速运转,产成品源源不断下线……

据了解,2019年以来,南充市成立专门的汽车汽配产业招商推进组,强力推进招引工作,坚持招引、整合、培育并重,引入江西创元汽车零部件、海门埃夫科纳化学等优质补链、强链企业,加快吉利二期、银翔汽车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立汽车汽配重点扶持的企业和拟实施的重点项目,支持企业不断技改创新,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汽车汽配企业人才。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全市汽车汽配千亿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实现完成投资44.5亿元。

这只是南充市大力培育“五大千亿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按照勾勒的宏伟蓝图,该市狠抓产业培育、集群发展,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全市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层次不断提升。

微信图片_20200630175502.png

吉利新能源汽车正常生产

在全球经济调整的大背景下,油气化工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南充市积极争取国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大高新技术产品、创新产品税收优惠力度;建立奖惩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考核,加快推动项目招引、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深化开放合作,推动绿色安全发展。今年前5个月,油气化工千亿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亿元。

南充栽桑养蚕史长达数千年,“南方丝绸之路”从这里发源,蚕桑丝绸业声名远播,“中国绸都”闻名遐迩……如何将特色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南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该市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政策扶持、要素保障,加快蚕桑基地建设、产业平台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和人才培养招引,支持技术集成创新,深化品牌创建保护,推动文化名城建设,助推企业开拓市场。今年前5个月,全市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6亿元。

现代物流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充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交通设施,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该市积极推进以南充现代物流园为核心的物流节点体系建设,全市加快构建以南充现代物流园为主,其他县(市、区)农产品市场与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为重要补充的全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发展电商快递物流,努力推动国际物流发展,继续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工作等。今年前5个月,全市现代物流千亿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3亿元。

南充市率先突破“千亿大关”的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记者在西充县义兴镇店子山村的有田有家智慧农业示范园区看到,园区内的智慧农业总控制中心、智能玻璃温室大棚以及新品种示范区和农业物联网工程等,令人耳目一新。通过物联网技术,该基地实现了对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智能控制,从而创造出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确保有机蔬菜的品质。科学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农业生产智能化,也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节约了生产成本。

南充市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全面统筹乡村振兴落地,快速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稳步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提升,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内生动能,大力强化农业生产科技支撑,努力营造和谐稳定良好环境。今年前5个月,全市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7.8亿元。

创新驱动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在位于南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中科九微半导体设备智能制造项目现场,所有厂房已经建设完工,306台生产设备基本到位并投入生产,6月底实现全部投产。

中科九微半导体设备智能制造项目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九川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投资的高新技术项目,总投资28亿元,占地约290亩,将生产全磁悬浮洁净获得设备、洁净获得设备、半导体系统集成模块等用于半导体加工制作过程中的设备及核心部件。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50亿元,解决就业2000人,同时将完善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产业链,对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从监测数据看,发电量正常,今天大概能发200余度电。”记者在南充市嘉陵区双创中心一栋大楼楼顶看到,一块块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整齐排列,一位工作人员利用手机远程监控发电量、发电是否正常等情况。这些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是嘉陵区双创中心一家科技公司的光伏发电项目,该公司主攻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现已拥有88项核心技术专利,荣获100多项科创大奖。

“嘉陵区相关部门领导多次来我们公司考察项目,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南充干部的务实作风,于是决定将项目落户南充。项目进场后,还有专人带我们在周边有光伏发电的地方考察,帮我们跑手续、办证件。‘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倍感温暖。”该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看中嘉陵区优越的政务环境、创业环境,决定把二期项目落户南充,在嘉陵区打造总部基地、太阳能运维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

据了解,南充市大力培育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开展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引导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等新业态,建立市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平台,加快布局建立智能终端产业生态;发展壮大先进高分子材料,大力发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积极招引电池材料等能源材料、医用耗材等生物医用和其他前沿新材料及配套材料;大力发展和应用节能环保优势技术和装备,大力扶持环保和节能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资源高效利用,积极构建链条完整、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南充市制定了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度行动计划,明确在九县(市、区)分别打造主业突出的特色子产业;实施“一企一策”,扶持培育三环电子、鑫达新材料、九天真空等优质企业,全力推进中科九微等优质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解决产业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保障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生产要素需求,确保企业平稳运行;健全金融服务机制,加大对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南充市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亿元。

服务优化 商贸文旅活跃繁荣

微信图片_20200630175507.png

已经进入内部装饰环节的南充市博物馆(摄影:张力)

在南充市高坪区下中坝片区,川东北金融中心五栋高楼一字排开,气势恢宏,见证着近年来南充商贸服务业的持续活跃繁荣。端午节里的保利MALL南充商业综合体,人来人往,吃喝玩购,市民们尽情消费。

规划面积1320亩、总投资200亿元的川东北金融中心,如今是南充城市新地标、金融聚集新高地、经济发展新引擎。目前,川东北金融中心48万平方米核心引领区已基本建成,5栋楼宇全部交付使用,金融展示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南充的金融新城、金融商贸新商圈已初步形成。近年来,通过精准招商、集团招商,不断拓展推介招引渠道,截至目前,川东北金融中心已签约入驻近60家金融及类金融机构、190余家商业机构。

“我市服务业呈现规模总量不断扩大、水平层次不断提升等优势。”南充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充市服务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2019年全市金融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9.6%,超过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餐饮业三大传统行业占比37个百分点。而川东北金融中心正是南充市抓好金融高质量发展、抓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一个标杆。

另一方面,南充市文化旅游也正在不断发展。今年二季度以来,该市文旅产业项目吹响项目建设“冲锋号”,通过加人员、上机械、保服务等措施,各项目得到快速推进。前5个月,全市纳入省重点文旅在建项目37个,实现投资70亿元。

目前,阆中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工程已近尾声。据悉,该项目建设工程于2019年3月启动,项目总投资40亿元,占地面积16.2万平方米,以文化创意为主体,同时配套相关展馆、餐饮、商业等附属设施。今年2月下旬,项目全面复工,为保证施工进度,复工后施工方每天安排200多名工人进行全线施工。今年5月初,施工方再增加100名工人,进行最后冲刺,以确保8月底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将形成晶宝之城、南北小吃一条街、泛丝绸博物馆、休闲中心、演艺中心等区域。

位于高坪区中法农业科技园的“橙香谷”柑橘博览园项目建设也进入尾声。据悉,中法农业科技园柑橘博览园项目计划总投资7.2亿元,占地面积1100多亩。园区栽种有伦晚柑橘、龙绘红、长叶香橙等十多个柑橘品种。园区建成后,将给游客提供赏花、摘果等丰富的乡村休闲游玩体验,后续还将发展农家乐等餐饮娱乐项目,以“产业+旅游”模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商贸还是文旅,都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了解到,南充市将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以“实施载体建设行动”“创新引领行动”“质量提升行动”“强优补短行动”“保驾护航行动”等五大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服务业恢复振兴,着力构建“4+5”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积极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打造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