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貸行業,危局之下的破局與布局——訪上海長寧東虹橋小貸公司總經理張蕾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中國的小額貸款行業誕生于2005年,已歷經十年風雨。小貸行業,作爲小微企業除銀行融資之外解决資金問題的重要補充,爲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近年來,小貸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正常運營的公司和貸款餘額不斷减少,2015年第四季度,數十家小貸公司停業,行業機構數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小貸行業如何謀求生存之道,實現可持續發展?上海長寧東虹橋小貸公司總經理張蕾女士認爲,中國的小貸行業亟待轉型,而提高風險控制能力,不斷創新業務則是解决問題的根本之道。

破局:提高風控能力 不斷創新業務

張蕾說,小貸公司的資金來源和放貸業務,是經營過程中會首先遇到的困局。很多處于瓶頸期的小貸公司都在尋找適合市場的小貸成功模式,東虹橋小貸能够在中國近9000家小貸公司中受到業內人士關注,其成功的奧秘在于其風險控制能力和不斷創新的業務。她認爲,這兩大黃金法則正是讓東虹橋在行業中處于領先的秘訣。

張蕾說,持有安全的自有資金,維護良性資金流是小貸公司安全運行的保證。據介紹,東虹橋小貸公司目前淨資産約爲12億元人民幣,放貸資金百分百爲自有資金,完全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截至目前,東虹橋小貸累計放貸金額近160億元,利潤總額突破6.6億元,上繳稅收近3.2億元。2015年全年,東虹橋小貸未向銀行借過一分錢。

張蕾說,風險控制能力對于小貸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東虹橋小貸一直將風險控制體系建設列爲首要任務,獨創了“風控十三法”,把動態風控和靜態風控相結合,幷將這個視作第一生産力,建立了一套現代化、標準化風險控制體系。東虹橋小貸發展七年來,服務了上萬家中小微企業,從未發生過一筆壞賬,幷引入與資産經營公司、保險公司、征信公司的合作,通過各項渠道密切監控、多種手段管理信貸項目,達成風險預警與轉移。

其次,小貸公司必須通過創新才能找到出路。東虹橋小貸經過七年探索,目前已成爲上海市小貸行業內最早實現銀企化、證券化、智能化、資本化的小貸公司。東虹橋小貸早在2013年就率先實現了智能化,包括風控審批和財務系統的電子化,在2015年又實現了申請貸款移動化。貸款客戶通過移動互聯網獲取信息和進行各種操作成爲新常態。著力于互聯網化,重視移動端,嘗試使用大數據風控技術,挖掘細分市場,最終實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除了一直堅持的兩大黃金法則之外,東虹橋小貸之所以能够不斷成長,是因爲一直信奉道法合一的理念,不走捷徑、深耕細作,扎實做好基礎業務,將用戶安全視爲第一準則。張蕾認爲,這些最基礎的,也正是目前不少行業最缺乏的。

經過多年的發展,東虹橋小貸在行業內以門檻低、放款快、貸款産品創新多樣、貸款規模大,在小貸行業立于領先位置。由于出色的業績,東虹橋小貸今年來獲得了數項殊榮——2014年,被中國小額信貸聯盟授予行業內唯一的“特別貢獻獎”;2015年,再次被中國小貸聯盟授予“杰出貢獻獎”,成爲唯一一家以公司名義獲此殊榮的小貸公司。

東虹橋小貸在七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創新貸款産品,服務了上萬家中小微企業,幫助這些企業克服融資過程中遇到的困境,爲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布局:擁抱資本市場 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張蕾介紹說,東虹橋小貸正在布一個更大的局,擁抱資本市場,計劃在2016年上市。東虹橋小貸希望在今年下半年進入香港資本市場,爲公司的健康發展注入新鮮血液。2016年的上市計劃,無疑能將東虹橋小貸進一步推向更爲廣闊的市場,開拓直接融資或間接融資等多種融資渠道,幫助公司擴大放貸業務規模。

中國的小貸行業整體經營下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張蕾認爲,要真正走出困境,還是要有發展的眼光,在危機中尋找和把握創新機會,把引導中小微企業融資陽光化、規範化作爲發展目標,從而真正的爲普惠金融發展貢獻力量。她認爲,“小貸可以興業,小貸也能成大業。”

張蕾說,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小貸行業存在的意義,也許每個小貸人心中會多一份篤定,少一分猶疑。小貸行業爲小微企業服務,因此,只要小微企業有資金支持的需要,小貸行業就不會消亡。

她說,小貸公司是國家政策扶持下的創新型企業,在“互聯網+”和普惠金融政策的大背景下,小貸行業的前景無疑是廣闊的,但小貸公司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在相關政策法規的指導下,牢築風控防綫,著力于跨地域、跨業界、跨市場的金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