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2016 | 特蕾莎·梅:英國脫歐的掌舵者

亞太日報

text

文|亞太日報評論員張蓓

2016年6月23日的英國脫歐公投無疑在國際舞臺掀起了巨大的波浪,其對英國國運、歐洲一體化及全球化的後續影響繼續顯現,但首先帶來的是英國政壇的一場大地震。

年輕有為的卡梅倫2015年5月率領保守黨贏得大選,其政治前途卻隨著英國民眾選擇脫歐戛然中止。這鋪就了另一個人的權力之路——她就是特蕾莎·梅。卡梅倫宣佈辭職後,梅在較短時間內脫穎而出,這與她黨內聲譽及政治履歷不無關係。

今年59歲的梅是英國聖公會牧師之女,在小城鎮長大,接受公立教育,個性中帶有中產階級的務實和低調。她早在大學期間就確立了從政的目標,在金融管理行業試水後很快投身政界。

自1997年擔任下院議員後,梅很快在在野的保守黨內得到擢升,在影子內閣擔任多個職位。2010年保守黨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後,梅即擔任內政大臣。英國內政部向來被認為是政治“墳場”,然而梅卻成功跨越諸多“雷區”。

事實上,梅是過去十幾年保守黨核心層唯一女性,她在精英男性主導的英國政壇突破重圍,並最終登頂首相之位元,顯示了過人的管理能力和政治技巧。

梅任內成績突出,英國挫敗了多起恐怖主義陰謀,犯罪率有所降低,警政紀律得到整頓。同時,她在黨內和國內也樹立了強悍堅韌的正面形象,在移民問題上多次與觀點相左的時任財相奧斯本發生衝突。她說話風格強硬,2002年保守黨大會上“骯髒政黨”的直白表述讓人印象深刻。

但是,梅天性低調穩重,其強硬也主要事關工作,竭力避免與政黨派系扯上關係。這也使她在公投引發的巨大政治衝擊中毫髮未損。總的來說,梅的形象堅硬、穩健,正是公投後迷茫不安的英國所需要的。

儘管梅多次表示不願其任期僅被脫歐定義,在就任演說中也提出了革新保守黨、推動社會改革等目標,但英國脫歐程式的複雜、龐大、艱巨前所未有,將佔據梅及其新政府大部分精力和資源。脫歐也將迫使英國重新調整發展戰略,梅必須主動謀劃未來,註定影響深遠。梅的任期不僅將打上深深的脫歐烙印,其功過是非也將由此判定。

公投結果塵埃落定,梅也多次表示“脫歐就是脫歐”,除極少數議員外,無論執政黨還是在野黨都接受“脫歐的討論已經結束”這一論調。但這並不意味著脫歐在英國政治造成的分裂就已彌合。脫歐程式的啟動時間、談判條件仍時不時在英國政治引發爭議。目前,英國高院對議會表決權的裁定懸而未決,內閣成員脫歐談判立場不一的傳聞屢見報端,蘇格蘭分離主義又借勢重振,履行脫歐決定說易行難。

儘管2017年3月前根據《里斯本條約》第50條啟動脫歐程式的時間已定,但最關鍵的脫歐後英國與歐盟單一市場關係的安排尚無定論,英國各大行業面對的不確定性未能消除。梅內政大臣出身,直覺上對管控邊境、控制移民有傾向性,但人口自由流動和歐洲單一市場捆綁一直是歐盟的原則,英國勢必要在兩者之間做出權衡。

民眾選擇脫歐是本土化、反移民的表現,而以梅為核心的新一屆英國政府卻試圖將脫歐塑造成英國深度參與全球化、進一步“擁抱世界”的契機。暫且不談英國面向全球展開雙邊自貿談判是否可行,普通民眾的訴求和國家發展的需要、政治精英的主張在本質上就南轅北轍。

自當選以來,梅一直被拿來與柴契爾夫人比較。在一定程度上,梅面臨的局面比柴契爾夫人更棘手。英國正處於改弦更張的關鍵時刻,離開歐盟這艘巨輪,重新為自身命運掌舵。英國能否在歷史的驚濤中走得更穩,梅任重道遠。

作者簡介:

張蓓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英國與歐盟、歐美關係等,譯有《國家不安全》、《西方情報機構與蘇聯解體》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