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月光之华诞,斯仲秋之嘉节。百年传承,源天象之崇拜;经久不息,变秋夕之祭月。普于汉而定于唐,兆以团圆;盛于宋而沿于兹,贯古奇绝。其早见于《周礼》载之:“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西湖游览志余》载:“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亦言:“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团圆节即中秋节也。
壬寅中秋,南多暑气而燥烦,北多枯霜以零落。久疫浮沉,土地蒸熏。寄四时之通畅,望国泰而民安。思往昔之中秋,月富溢而多彩,金桂馨香;传千里以乡思,蟾光乍澈。气霁地表,霜云敛于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始有微鹤。菊散芳于山椒,清质悠悠;雁流哀于江濑,澄辉蔼蔼。列宿掩缛,贯长河之韬映;柔祗雪凝,浮圆灵之水泽。红叶醉山,佳月挂东山之上;萍移初露,诗酒溯斗牛之间。文书酬答,偶登高而畅饮;秋菊葳蕤,骋月令之韵源。举头望月,把酒可问青天;低头思乡,惓意愫情绵绵。山水寄情,徘徊于湖泊之上;舴艋扁舟,放逐于潋滟之间。追慕怀古,凭吊山川之色,流觞斯远,贯看秋越华年。
中秋民俗者,夫年之众也。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曾言:“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中秋燃灯助月者,传乎数载。今湖广之境仍存以瓦片叠塔燃灯节俗。江南则有制灯船节俗。至于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数日,以竹条扎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字样,上糊色纸。夜灯内烛引以绳,系于竹竿之上,高竖瓦檐或露台,继砌字形,挂于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旗杆,灯笼二,亦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如兴犹未尽,次日继以追月,邀约亲朋食饼观潮,猜谜饮酒,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更有听香烧塔,宴乐舞龙之类,盖时节盛况,不可名状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中秋之希冀也。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此中秋之感怀也。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此中秋之思乡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中秋之共情也。彼时朗月清萱,玉镜鉴以芒开;玉颗珊珊,殿前拾以琨露。玉蟾清冷,嘉桂独传孤芳;月下熹微,霜影辗转庭梧。或有绿荫浮动,果硕香满,幽微时节,流连清欢,满月飞纤,缯染鹅黄,于是感万代之满空,千秋之圆缺。观轮冉于碧霄,望蟠临于丹阙。而有诗焉:
月华如水浸银潢,桂影婆娑照我堂。
一片清光无处著,满空秋色有时长。
玉楼金殿照寥缺,珠帘绣幕生虚绝。
嫦娥此夜最多情,桂子飘香入庭歇。
我来欲问广寒舍,但见银河泻冰折。
回波潋滟浮仙流,玉树玲珑倚御阁。
银汉迢遥接太虚,几回圆缺自盈眸。
云开海岳千山晓,露滴梧桐八叶稠。
风送箫声来阆苑,雨催凉气入瀛州。
何时得遂乘槎兴,直到蓬莱最胜游。
(本文作者为王铁成,现任深圳市潮汕商会特邀名誉会长、安能(深圳)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