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付历非】在本月初结束的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博览会上,浙江省杭州市委常委佟桂莉透露,杭州将向国家申报中国杭州网上自由贸易区,真正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自由化、便利化、规划化的发展。
其实,早在今年4月第一波各地自贸区申建热潮中,杭州市就曾出台《关于杭州接轨上海自贸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逐步创造条件积极申报杭州网上自贸区。
那么网上自贸区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选择在杭州?在国内国际自贸区战略中怎样定位?其可行性又有几何?挡在它面前的障碍又有哪些?
冠上区域概念的“平台
按照4月出台的上述《意见》,杭州网上自贸区旨在建立一个虚拟的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将电商、物流、第三方支付等企业和相关数据纳入其中,形成一个单一窗口平台,并实现监管体系、金融体系、智能物流体系、电商信用体系等信息共享。
与传统意义上的自贸区不离物理区域的概念不同,网上自贸区包括线上的单一窗口平台和线下的综合园区平台。无实质区域概念的线上平台,把原本线下监管服务内容转移到线上完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追踪功能,通过事前预审和事后追溯,有效简化事中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但实质上,这种平台化功能在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保税区等区域均已做出探索甚至落地实施,税务、进出保税区申报、检验检疫等均已由人工操作改为电子化系统智能操作,物流、仓储等环节同样有专门的平台提供事前服务。
“电子商务之都领跑
早在2012年,海关总署就全面启动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5所城市首批试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
这几所城市中,杭州的优势很明显。
2013年,中国首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在杭州开园,实现了海关、国检、国税、物流等环节的一条龙式便捷服务,园内企业享受“先行先试政策红利,并已吸引到阿里巴巴、顺丰等龙头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
其次是毗邻上海的地缘优势。借上海自贸区的东风,上述4月出台的《意见》提出,率先探索形成出口和进口小额货物贸易电子商务“通关、质检、税收、结汇、支付、物流全新模式,还将探索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营造有利于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第三,杭州是阿里巴巴的“家。阿里在中国电商领域的龙头地位无需赘言,甚至可以断言,杭州提出申报网上自贸区很大程度上是为阿里“量身定做,而阿里对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甚至为中国在国际电商领域争取话语权都可谓举足轻重。
为外贸增长减压
跨进电子贸易崛起在金融危机后低迷的国际贸易大背景之下。对中国而言情况更为复杂,内部有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红利消失窘境,外部有越南、泰国等后起之秀瓜分制造业蛋糕,因此外贸这一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之一近年来显得乏力。
抛开网上自贸区这一有待论证的概念不说,电商、特别是跨境电商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等难题的解决有利。电商平台最大的优势即简化流通环节,甚至可以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连通,若线下管理模式与线上简洁的流程最大程度契合,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迅速针对消费者喜好调整生产以及技术创新均有益处。
另外,在传统贸易体系中,中国作为后来者并无太多话语权,TPP和TTIP等自贸协定也是欧美发达国家掌控的游戏,而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年纪尚轻的领域,东西方并无明显差异,中国甚至有可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抢占跨境电商行业的话语权和制高点。
进击之路困难重重
最常与“网络关联的词是“虚拟。电子商务所表现出的交易形态高度碎片化以及经营主体虚拟化的特点使得监管成为最让人头痛的问题。
具体来说,传统进出口贸易出于成本和物流便利等考量,通常呈现出批量化的特点,报关也仅需要一次即可完成。而电商平台连接的是数不胜数的消费者和商家,货品五花八门,且绝大部分是小包裹,因此相同的贸易额给物流和海关造成的可能是成百倍的工作量。
另外,经营主体虚拟最容易导致的问题为质量失控。因而最直观简便的做法即盯住线下的现实交付,而这样的监管理念,不论其是否采取电子化、事前化监管,本质与传统贸易领域并无不同,效率亦难有明显提高。
此外,落脚到杭州网上自贸区,阿里巴巴一家独大的形势若再得政府力量加持,很可能走向两个极端的方向。一是其他电商平台遭遇排挤,阿里由现阶段“寡头位置走向“垄断,显然不利于形成自由竞争的市场以普惠于流通的最终环节——消费者。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由垄断向被“捧杀坠落,无竞争同样意味着无创新和成长,从而由盛走向衰。
当然,网上自贸区所作的线上和线下、实体与虚拟结合的探索契合贸易模式的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称为与上海自贸区等实体自贸区域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但是否真的有必要冠上“自贸区头衔,甚至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即便没有“自贸区的头衔,进行中的跨境电商探索在海关、税务、检验检疫等方面与自贸区试点的相关领域重合,而向金融领域扩张,以及和物流环节整合等方面还障碍颇多。因此,与其花心思按自贸区的模式重复规划,倒真的不如切实地来点“有实无名的措施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