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宣布,美国将暂停资助世界卫生组织,理由是他认为世卫在处理新冠疫情时表现欠佳。特朗普声称,世卫组织没有及时公布疫情信息,也没有出台有效的防疫措施。“在这么长时间后,是时候让他们为此负责了”。
事实上,继一度试图将责任归咎于中国、奥巴马政府、新闻媒体、各州州长、民主党等一系列疯狂“甩锅”举动后,特朗普此次对世卫组织“下手”是“蓄谋已久”。美联社指出,在2020年2月的最新预算提案中,美政府就呼吁美国将对世卫的摊款削减至5790万美元。4月7日和8日,特朗普两次批评世卫组织“对危机反应迟缓”,并威胁称“正考虑停止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
为回应不断变化的事态和媒体问询,世卫组织于4月8日在其官网发布了《世卫组织应对COVID-19疫情时间表》。这一声明,盘点了世卫组织在过去3个多月里应对疫情的一系列举措,从中可看出,世卫组织在各阶段忠实履行了预警、信息分享、传播指导意见和援助协调等职责。
“美国朝错误方向迈出的危险一步”
特朗普暂停资助世卫组织的决定激起反对声浪,各方纷纷表态。
美国医学界迅速表达了不满。美国医学会14日指出,美国停止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是“朝错误方向迈出的危险一步”,与全球蔓延的疫情斗争需要国际合作,要依赖科学和数据,并敦促总统重新考虑这一决定。
美国外交学会全球卫生项目主任托马斯·博利基当天在推特上说,世卫组织在全球应对流行病问题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应对新冠疫情危机方面,世卫组织基本上交出了不错的答卷。美国应努力增进世卫组织的效率,而不是在危机中削弱它。
比尔·盖茨也发文表示,停止对世卫组织提供资金支持这一做法很危险,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世卫组织。
各国媒体同样发表文章,谴责特朗普政府的对内松懈、对外“甩锅”行为。
英国《卫报》15日在题为《撤资世卫组织是掩盖美国在应对疫情上的“完败”》一文中指出,随着批评白宫应对疫情不力的声音在过去一周增多,特朗普正在为美国政府应对疫情危机的迟缓和混乱寻找“替罪羊”。同时,公共卫生专家普遍认为,世卫组织处理新冠病毒的方式要比美国好得多。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提到,即便世卫组织之前确有表示特朗普提出的旅行禁令“在多数情况下无效”,然而特朗普并未充分利用禁令实施后的时间加大病毒检测力度和完善医疗系统以应对疫情蔓延。世卫组织在1月末宣布新冠肺炎是全球卫生紧急事件时,特朗普仍轻视疫情并将其比做季节性流感误导民众,而直到3月中旬才宣布这是国家紧急事件。
该文章还指出,特朗普撤资世卫组织违反了2017年美国政府起草的“大流行病防备计划”,该计划主张“加强对大流行病防备和应对的国际合作”,强调“继续支持”世卫组织。
实际上,多家媒体报道注意到特朗普此举是在“自打脸”。2月底,特朗普还曾表示“美国疾控中心和世卫组织一直努力工作”,如今宣布这一决定是企图转嫁祸端,掩盖美国应对疫情不力的拙劣表现。
4月11日,《纽约时报》就发文称,在疫情初期,特朗普对疫情置若罔闻,对其严重性存在严重误判,并将大部分精力花在了舆论控制、维护经济收益等方面。4月4日,《华盛顿邮报》发布深度调查文章,回顾了美国在新冠疫情危机最初70天的失败经历和深层原因。
“美国在世界舞台上加速退位的又一步”
美国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斯图尔特·帕特里克近日在《世界政治评论》刊文称,特朗普在疫情蔓延时这样做是“极其草率的”,美国的制裁将使世卫组织的工作复杂化,也将“削弱美国地位”。
他举例称,上世纪90年代,时任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杰西·赫尔姆斯试图扣留美国应提供给联合国的资金。而结果“欠款危机”严重削弱了联合国预算,影响了它的实质性工作,继而也削弱了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特朗普此举也可能造成美国全球影响力下降。
同时,《卫报》也表示,特朗普政府找世卫组织当“替罪羊”这一做法在美国大选中会扮演什么角色目前无法预测,但这无疑被视为美国在世界舞台上加速退位的又一步。
就在特朗普再次将矛头对准世卫组织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15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已经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并将继续向世卫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4日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必须得到支持,这对全球战胜新冠疫情的努力绝对关键。在15日的例行发布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回应:“对美国暂停向世卫组织缴纳会费表示遗憾”,并称“世卫组织将与其他成员合作填补资金缺口,确保工作持续、不中断。”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其他多国均“站队”世卫组织,支持其在全球战胜疫情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表示,将“继续支持世卫组织”,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列昂尼德·斯卢茨基称美国这一做法诠释了“利己主义和将疫情政治化”,文章还指出美国此举延续了其政府对国际组织的一贯怀疑态度。
如今特朗普继“中国病毒”论、四处“甩锅”和呛声记者等后,又宣称对世卫组织撤资,将短期利益凌驾于长远利益之上,恐怕仍将自食苦果。(张信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