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盛贊“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

泉州晚报

text

【亞太日報訊】莫言評價海絲藝術公園“連接歷史、現在和未來,必將成為‘一帶一路’領域一個永久的的文化遺產”,為此欣然在夢幻的海絲藝術公園“帆影”主雕前留下紀念照。

“泉州可圈可點的文化遺產太多了,而其中海絲文化是獨特的泉州符號,海絲文化公園既是昔日泉州海絲繁盛景象的縮影,也是以當代藝術形式展示絲路精神的創意結晶,是一件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交相輝映的獨具創意的藝術品。”即將結束泉州之行,中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昨日在走訪了剛開園的“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后如是贊嘆。他認為,一個城市是否富裕,是否先進,不能只看經濟總量,還要看它的靈魂有多么豐富,它的藝術有多么燦爛多姿。他坦言,在泉州他感受到了傳承、融合和創新的創意和作為。

“沒有創新的保存是陳舊的,使用與創新才是最好的傳承”

“泉州處處都是寶貝啊!泉州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市民之福,也是中華文化之福!”昨日莫言先后走訪了“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草庵、五店市傳統街區、開元寺、弘一法師紀念館、泉州灣古船博物館、清源山老君巖、九日山、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晚上還觀看了提線木偶、掌中木偶、梨園戲、南音演出,文化之旅,感慨良多。“泉州很多珍貴文化遺產保存了下來,像碑刻、雕塑、建筑,它們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價值方面,也讓我們對宗教、對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當前,從這些遺存中吸收營養元素,讓它們融入生活中并加入創新,是一個緊迫的課題。創新不是復舊,而應有強烈的學習意識。需要用善于觀察的眼睛和敏感的藝術神經,去發現生活細節之下包含的文化意義和歷史淵源。傳承遺產、敞開胸懷、廣泛學習、創作精品,是當代人應有的態度。”

莫言認為,泉州有這么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作為后人,首先要保護好,其次是要對文化遺產有充分的理解宣講,讓大家認識到它的重要價值和意義,然后把蘊含其中的藝術、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的生活當中,為我們當下以及今后的創造提供豐富的營養。

“保存是第一要義,但如果僅僅有保存,它終究是陳舊的,應該在保存、使用、傳承中尋找靈感,汲取營養,與我們當下的生活結合,加以創新。只有在創造、創新之上的保存,才能歷久彌新,也才能夠產生無愧于子孫、無愧于時代的新的藝術作品。”

“海絲藝術園連接歷史、現在和未來,將成為‘一帶一路’領域一個永久的文化遺產”

昨日上午,泉州迎來入冬后的第一次降溫。清冽寒風吹拂,湖面波光粼粼,佇立湖水中央的“帆影”主雕裊娜多姿。在占地千畝的“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亞洲園”,莫言對這個僅用不到100天就建成的大項目頗為驚奇。配置1658只水霧噴頭的水鏡冷霧廣場,獨具閩南特色的“紅房子”和長滿綠色植物的“綠房子”,以及展示泉州風情的海絲群雕,無不讓他駐足停留觀賞,并不時向導覽人員提問。

來自亞洲不同國家、地區的樹木各呈風韻,水邊濕地野生的蘆葦和水草極具清新自然的詩意……當得知“紅房子”用的是閩南鄉土建筑工藝——出磚入石,磚瓦來自廢棄的老屋舊料,“綠房子”用的是綠植棚蓋的幾何形鋼混結構,通風環保,莫言稱贊公園里到處都是創意,各種創意相映成趣,傳遞了強烈藝術感染力。“今人也沒有想到,當絲綢之路幾成歷史遺產時,在21世紀的今天,能以這樣的形式呈現出嶄新的風貌,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莫言認為,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在這個歷史名城,以藝術的形式展示絲路精神,增進絲路各國文化交流,是一種獨具慧眼的創意,也是泉州人民在文化的保護和創新上積極作為的一個成果。公園建立在泉州悠久海洋文化、絲路文化的基礎之上,集中了本地人民群眾、文化工作者的智慧,又請來了亞洲藝術界、文化界的專家、學者,在上下結合、專業和非專業結合、歷史和現實結合的基礎上,產生了這個園的成品。“我今天看到的海絲公園雖然只初具規模,但已感覺非常大氣,展現出具有鮮明時代氣息、豐富泉州氣息的建筑風貌。將來完全建成后,它必將更加讓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它連接歷史、現在和未來,必將成為‘一帶一路’領域一個永久的文化遺產,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