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共富路”:民“安”之道 何以“吉”兮?

中国新闻网

text

图为游客在余村漫步。 张茵 摄

中新网杭州3月31日电 题:求索“共富路”:民“安”之道 何以“吉”兮?

作者 柴燕菲 张煜欢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内容被列入在内。“共富”成为东部大省浙江阔步改革路上又一清晰指向标。

在县域经济强劲的浙江,富庶之地不在少数。但其深谙,仅有“富裕”远远不够——实现共治共享、令百姓安居乐业方为真正要义。换言之,“共富”这件事,百姓最有发言权。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浙江湖州安吉县是近年来“自带流量”的一个县域,也成为观察浙江“共富实践”的一扇“窗口”。近日在安吉县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当地的两组数据:1.67:1——是安吉的城乡收入比,低于浙江平均值;47万与67万——是安吉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数。

为何这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如此之小?为何在大城市虹吸效应下,该县还成了本地人“不想走”,外地人“也想留”的理想空间?带着上述疑问,记者尝试“推窗”一睹此“山”真面目。

图为“小瘾?半日村”的咖啡屋。 张茵 摄

** 赋“富”于民:城乡共富之路**

“小平啊,带客人呢?”在彩色油菜花田里忙作的农妇,抬头见到俞小平正带着记者四处采访,笑着与他招呼道。

位于安吉县天荒坪镇的余村是浙江不折不扣的“明星村”“富裕村”。16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里传出,该村也走出一条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绿色富民路子。去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5.6万元,高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

作为余村党支部副书记,俞小平被当地百姓熟悉应是自然事。但他告诉记者,这位农妇其实是周边村庄的村民。有如今这般亲切,还需从一年多前说起。

“过去其他村的村民常问我:‘小平,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富起来?’我说,我们的富裕就是大家的富裕,先富带后富,这是一定的。”俞小平说。

去年以来,天荒坪镇开始实施1+1+4规划格局,将余村、天荒坪镇镇区及周边山河、银坑等四村纳入其中,构建四个特色示范片,各村抱团发展避免重复建设。

图为“小瘾?半日村”的图书馆。 张茵 摄

“像这片彩色油菜花田就是新开辟的,在村与村间连成一片,好风光能吸引游客到周围也转一转。”俞小平边走边介绍,如今村里的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也会设在周边村,提升各村人气。

他说,向更长远看,当地还正谋划依托1+1+4格局成立“五子联兴公司”,将景区服务等岗位对周围村民开放,预计可解决500个岗位。

“我们一直坚持的是‘大余村’概念,将积累下来的致富理念传输出去,给百姓留下了实实在在的业态,包容开放的理念。”俞小平说。

安吉县委常委、天荒坪镇党委书记高发义称,在余村带领下,该镇“乡愁产业”愈发红火,利于生态的林下经济也已在山野间铺开。眼下,5G物联网+余村溪泉鱼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正加快推进之中。

从余村到天荒坪镇,再到安吉整个县域,共富不仅是一种发展理念和思维,更体现在扎实的数据上。2020年该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破百亿元,成功跻身浙江省工业大县,这意味着安吉有更好的经济基础保障城乡公共服务。该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分别达到59518元、35699元,增长4.5%和6.6%。

在共同富裕理念的影响下,安吉在县域内塑造“美美与共”格局的同时,对外亦走出一条特色帮扶之路。

安吉白茶是当地农业特色品牌,品牌价值达41.64亿元。从荒山到茶海,溪龙乡黄杜村因白茶而富,在“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精神引领下,2018年起,“这片叶子”从黄杜村走向湖南、贵州、四川等省份的贫困地区,已有效促进各地666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安吉将推动区域共同富裕作为县域发展的标尺。”湖州市委常委、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表示,安吉将进一步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意识,运用好“导师帮带制”等好经验好做法,不断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种子,让共富果实早日惠及更多百姓。

图为余村一带的彩色油菜花田。 张茵 摄

** 载“福”于民:幸福共享之路**

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安吉,其实在浙江县域经济排行榜上并非数一数二,但每年都有大量净流入人口,不免令人好奇:其是如何吸引人们“安家”的?

春雨时节,雨滴顺着屋檐上的茅草滴答落下,别有一番风味。漫步于“小瘾·半日村”,会惊诧于这个村落独具一格的艺术文化气息。六年多前,陈谷放下杭州的设计工作,回到老家安吉县横山坞村成为一名规划师,亲手设计出“小瘾·半日村”这一“文创作品”。

陈谷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村落民宿里曾住过一对来自大城市的母子,孩子患有自闭症,在学校里交际困难。陈谷在民宿里开了一堂传统手工课,教小朋友用竹叶编蚂蚱。“回去后孩子在班上展示了这项‘才艺’,没想到大受欢迎,之后每天都早早等着上学。”陈谷说,这是他回安吉以来最有成就感的事。

图为灵溪公园一景。 张煜欢 摄

横山坞村党总支书记蔡明福亦感慨,过去略显土气的村落经文化滋养后,仿佛更具灵气,“村民们也很自豪,会自称来自‘艺术村’。”

与余村带动周边村致富、黄杜村将“一片叶子”播撒至远方一样,这份真挚的乡土情感与文化也蔓延开来,让“幸福感”成为共富路上最亮一抹底色。

藏富于民,更应用富于民。近年来,为增进民生福祉,安吉努力提升公共配套服务水平,让“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获得感浸润于百姓生活。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建设背景下,安吉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兜底生活困难百姓,在浙江全省率先实现13项公共服务全覆盖,成功实现城乡同质饮水,平均预期寿命从五年前的78.68岁提高到82.41岁。

安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王正南介绍,去年在疫情变局影响下,安吉还实现了文体公共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大转换,创新提供云文化、云阅读、云展览、云健身等系列云服务,累计点击量突破100万次。

公共文化服务愈发完善的当下,如何让百姓实现“居有所乐”,幸福感再提升?

透过灵溪公园,或可以看到答案。每到傍晚时分,离城区较远的灵溪公园周围反而热闹起来。安吉灵峰旅游度假区总工程师楼杰带领记者绕行公园一周,亲水、休闲等设施一应俱全的滨河生态绿廊尽展眼前,想象不出过去这里曾是一片荒芜之地。

楼杰介绍,灵溪公园在设计中融入了海绵城市、四季常花、绿道分离等理念,致力于对标国际大城市的高品质公园。“过去村民觉得这一带远离城区,偏僻没生机。如今虽住在乡村却能感受到大城市公园的氛围,这才是品质生活的体现。”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擦亮共同富裕底色。绿水青山间,尽善尽美的公共文化服务,淳朴乐观的民风民俗,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更添幸福。

** 强“服”为民:社会共治之路**

打下共富根基的安吉,如何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切好蛋糕”,考验着一方主政者的智慧。

为了将富有深邃哲理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转化、深化、量化文章,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高水平实现机制,安吉在去年4月发布了“两山银行”试点实施方案。

安吉县发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建忠介绍,“两山银行”一大出发点便是“共治共享”。

“我们将全县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及适合集中经营的农村宅基地等资源,通过整合提升后推向市场,引入合适的社会资本和运营管理方,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周建忠解释,该项工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将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形成企业、集体、村民利益共享机制。

递铺街道鲁家村正享受到了上述模式的红利,“公司+村+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让村集体与村民实现着双丰收。作为多肉农场“寒舍花园”的“场主”,村民宋月香介绍,农场去年引入资本启动了空中花园项目,未来这里的“多肉世界”又会更添生机、愈发红火,百姓日子一定“芝麻开花节节高”。

共治共享,便是另一形式的共富。在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强化共同富裕体制保障的道路上,安吉朝着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优等生”目标继续努力。

事不避难者进。在多位当地政府官员看来,安吉本是一个“资质平平”的邻家女孩,却依靠着勤奋劲,逐渐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精致范。

“要增强危机感,唯有创新才能走在前列。”沈铭权说,要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将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好,努力在实现共同富裕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

在他看来,未来安吉仍需推进乡村治理方式、产业发展动力、公共服务模式的数字化变革,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持续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推介好产品、展示好形象,吸引更多人才、技术、资本流入,强化示范带动、区域联动,让百姓真真切切共享发展红利。

纵观安吉追求共同富裕的求索之道——“民”,实为核心要义。

政府倾力为民,百姓理念转变,一来一往间,这条共富路方能越走越顺畅。

“你看,远处的山林中间还留着一块光秃秃的地方,那是过去余村开采矿山留下的‘疤痕’。”俞小平眺望着远山,对记者说,“它就在那儿提醒我们,绿水青山静观历史更迭。不忘来时路,方能走向更光明之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