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成慢病 中青年人更需警惕

新华健康

text

【亚太日报讯】骨质疏松症已成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面临骨丢失风险的中青年人,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临虹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质疏松防治)”启动仪式上呼吁公众提升对骨质疏松的关注和认知。

据悉,该计划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记协联合发起,惠氏制药支持,旨在加强公众走出对骨质疏松的认知误区,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提高国人的骨质健康水平。

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性骨折

人体骨骼是动态的器官,身体会不停制造新的骨组织,而旧的骨组织会被分解及取代。通常在35岁前后,人体骨量达到峰值。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开始流失且不可逆转。

骨质疏松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随着人体骨质的逐步流失而出现症状,晚期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摔成骨折。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推进,骨质疏松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截至2009年,我国至少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5.7%,而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寿命的延长,这一比例还将逐步增加。

王临虹表示,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为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为13%,高于前列腺癌。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夏维波教授指出,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表的一组数据显示,全球每3秒钟就会发生一起骨质疏松性骨折,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骨折后的6个月内死亡。

骨质疏松防治应从年轻时开始

决定骨量主要有两个因素:峰值骨量和骨丢失率。夏维波教授表示,在青少年期尽量提高骨峰值,在成人期尽量减少骨丢失,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因此,骨质疏松防治应从年轻时开始。而面临骨丢失风险的中青年人,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夏维波教授特别强调说,绝经期后的女性及中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此外,不良饮食习惯如酗酒、咖啡因摄入过多,也会使人体缺钙,导致骨质疏松。这几类人群应尽快到医院进行骨密度测试,及时监测自己的骨质健康状况。

补充足量钙和维生素D3,为健康加“骨”劲

夏维波教授介绍,人体中的钙有99%存在骨骼和牙齿里,钙是决定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而维生素D3能增强将钙质主动运送到细胞的能力,从而减少补钙过程中的的“钙浪费”,有效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钙质和维生素D3同补能达到更好的补钙效果。

大家普遍认为,从日常饮食中就能获取到足量的钙质,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结果,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钙摄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与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800毫克至1000毫克的日推荐摄入量相差甚远,缺口高达600毫克。

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补钙?

夏维波教授给出的建议是,均衡膳食外,正确补充钙制剂弥补钙缺口,钙含量在600毫克左右的、添加了维生素D3的钙制剂就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除了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3之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多晒太阳,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都是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