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系列降负债举措后,佳兆业由“橙”转“黄”,并希望2021年“三道红线”全部达标。
3月25日,佳兆业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佳兆业首席财务官吴建新表示,2020年公司精准投资,严控拿地节奏,加强与同行房企合作,主动控制有息负债规模和调解有息负债结构,使财务指标基本处于安全线范围内。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佳兆业净负债率大幅降至98%,同比减少46个百分点,超预期完成短期降负债目标;现金短债比由上年末的1.1倍提升至1.56倍,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也由上年末的75.9%下降5.6个百分点至70.3%。
从财务结构上来看,佳兆业未来到期债务中,1年内到期占19%,约231亿元,2年以上到期占81%。长债短债比为4.3,较2019年的2.7上升了1.6,债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截至2020年底,佳兆业在手现金约471亿元,同比增长27.4%,能完全覆盖短期到期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佳兆业融资成本持续优化,截至2020年底,佳兆业境内融资成本为7.4%,较上年末下降60个BP;境外全年新增借款的综合成本较去年下降202个BP。按照佳兆业的规划,2021年全年平均融资成本将从8.7%下降至7.8%左右。
吴建新指出,按照监管要求,到2023年需要完成降负债目标,这给企业留了足够的缓冲空间。佳兆业始终坚持“提利润、降负债”审慎稳健的发展战略,相信集团将提前实现由“黄”转“绿”的负债控制目标。
除了在降负债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外,佳兆业2020年销售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比增长21%至1069亿元,超额达成全年千亿的规模目标。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表现突出,销售金额占比达58%,结转收入占比达71%。
在此背景下,佳兆业递交了一份亮眼的营收成绩单,2020年的营业收入为557.7亿元,同比增长16.1%;净利润约为52.8亿元,同比增长26.8%;归母净利润为54.5亿元,同比增长18.6%;毛利润为159亿,同比增15%。
佳兆业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麦帆指出,2021年佳兆业将加快供货推货,预估可售货值为1912亿元,可售面积1074万平方米。
“若按60%-65%的去化计算,佳兆业今年的销售目标为1300亿元。”佳兆业集团董事局主席郭英成表示,未来要在利润、风险能够取得平衡的情况下,保证合理的增长,每年不低于20%。
从拿地方面来看,2020年,佳兆业通过招拍挂、收并购、旧改等多元方式择机补充土储,新增项目47个,新增土地储备计容面积约921万平方米,对应货值约1900亿元。
截至2020年末,佳兆业土地储备约2875万平方米,总货值超6700亿元,其中一线城市货值占比约51%,大湾区土储面积占比约55%,货值超4600亿元,优良的土地储备,为后续的盈利增长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更新正在为佳兆业释放增长红利,在2020年的千亿合约销售中,城市更新项目销售额占整体销售的三分之一,成为销售贡献的重要来源。
过去一年,佳兆业继续在旧改上发力,新拓城市更新项目54个,是2019年三倍,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东莞等大湾区核心城市。此外,佳兆业城市更新模式的全国复制加速推进,贵州、湖北等地实现首个项目落地,城市更新版图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佳兆业拥有城市更新项目201个,占地面积超5000万平方米,绝大部分位于大湾区,其中深圳、广州两地货值占比高达86%。
近年来,佳兆业集团城市更新项目转化速度明显提升,去年转化9个项目,可售面积近180万平方米,转化面积同比大幅增长152%,位于香港、深圳及广州,对应可售货值约640亿元。
在城市更新这一块,佳兆业还新公布了两个计划。据麦帆介绍,一个是三年行动计划,在2021-2023年一共至少有50个项目完成供地转化,占地面积大概为500万平方米;一个是远期目标的近期计划,超过三年的供地也有所安排。
地产主业之外,佳兆业的多元化业务发展也一直备受关注。据了解,佳兆业文体集团去年5月更名为佳兆业文体科技集团,目前已运营全国超25个文体场馆,规模国内第一;商业集团全国布局项目64个,培育了资产运营、产业孵化、轻资产管理三大核心能力。
据麦帆透露,下一步是要商业、文体科技分拆上市,已纳入议事日程。
此外,郭英成表示,佳兆业在科技、大健康、大文旅方面的发展还是比较成功的,也有成果出来。“我们希望在健康领域能取得一些突破,特别在今年和明年尝到一些甜头的情况下。”
此次业绩会中还有一个小彩蛋,那就是去年升任为佳兆业执行董事兼联席总裁郭晓群(郭英成之子)也首次在业绩会上答记者问,谈了一下对新经济的看法。
郭晓群指出,在新经济领域的布局,佳兆业目前已经拥有大健康、互联网科技、生物制药等上市公司的平台,未来会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加快释放投资价值。同时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关注新经济领域的投资机会,形成集团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