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十五年報告》藍皮書在港

APD NEWS

text

圖為在《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十五年報告》發佈暨研討會上,起草此次報告的課題組組長、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杜平發表講話。新華社記者黃本強攝。

根據首部研究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關係的藍皮書的數據,香港回歸15年以來,兩地貿易已經形成高度依賴的格局。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貿易國,有三成的貿易總額經由香港中介處理。僅在2011年,內地與香港的雙邊貿易總值就達到了2835.2億元,是1997年香港回歸時的5.6倍。

11月15日在香港發佈的《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十五年報告》指出,在“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導下,內地與香港經濟聯繫緊密,已經形成“互補、“互助、“互動相結合的經貿關係。香港是內地最重要的窗口和橋樑,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平臺;內地是香港廣闊的經濟腹地,為香港旅遊、航運等支柱產業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然而,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內地經濟實力的增強及開放程度的擴大,兩地經貿合作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形勢均已發生重大改變。香港經濟中的內地因素在不斷增強,而內地經濟中的香港因素卻在減弱。內地經濟特別是一線城市逐漸與香港拉近差距,兩地經貿合作開始從“上下游垂直分工轉變爲“同層次水平分工。

對於未來兩地合作將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報告》希望雙方“保持客觀、坦誠、冷靜的認識,不要互怨,不必洩氣,不能著急,更不能走回頭路。

起草此次報告的課題組組長、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杜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雖然香港在轉口貿易和經濟規模兩個方面作用正逐步降低,但香港在金融、法制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並沒有改變。“管理的法制化、要素流動的自由化,這些都是內地欠缺的。他說,如果香港能正確對待雙方經濟規模的變化,發揮自己的優勢,兩地必將實現在更高水準和更高層次上的雙贏共融。

此次報告由新華社香港分社、人民日報香港分社、國家信息中心和中國文化院共同策劃主辦,多位知名專家擔任學術顧問。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徐祖根在開幕致辭中說,香港回歸15年來首度發佈的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報告,以藍皮書的形式、第三方的角度、綜合各方意見,力求在觀點與結論上具有更全面的視角和更廣泛的代表性,希望能給政府有關決策部門和工商業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