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外遷真相:深圳市一手操辦 無關房價

text

【亞太日報訊】近期,網上出現一些華為將離開深圳的傳言,並衍生出“當地高房價是否在逼走制造業”的疑問。而就在近日,中興通訊制造業將在7月遷河源基地的消息再度成為輿論沸點——據《南方日報》援引河源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李衍楠的表述,中興通訊將在今年7月將其生產基地從深圳遷至河源。

對此,深圳市政府作出正面回應。5月29日,在廣州舉行的“從都國際論壇”上,深圳市長許勤公開澄清,“華為、中興都不會離開深圳。華為剛向深圳市政府提交發展規劃,完全沒有撤出深圳的計劃,而中興永遠會在深圳。”

許勤在澄清中提到,中興、華為等企業不僅為深圳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更是深圳對口支援廣東東部地區發展計劃的一部分,中興正將生產研發基地轉移至位於粵東的河源市。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中興通訊生產研發基地落戶到河源,事實上還有深圳市政府的客觀推動因素,河源作為深圳對口幫扶地區,深圳市政府以財政資金入股的方式,一手操辦了深圳部分制造業向河源轉移的大戲。

中興為何布局河源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獲悉,中興通訊河源基地在2014年9月已經宣布動工,目前中興通訊(河源)生產研發培訓基地首期在建的5棟廠房初具雛形,已全面進入室內裝修階段。按當前計劃,該項目將於今年7月啟動整體搬遷工作。

與華為將部分業務外遷至松山湖不同,中興通訊生產研發基地落戶河源,有明顯的政策因素在驅動。在廣東省“雙轉移”政策背景下,深圳和河源定位的關系是要做“發展共同體”。2014年,深圳河源兩市印發實施《深圳—河源對口幫扶工作實施方案》,同年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正式掛牌,深圳市對口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由時任深圳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政府通過財政資金入股方式,參與了深圳、河源產業專業投資開發。據深圳市政府公開資料,2013年至2017年深圳市公布統籌安排3億元財政資金以股份形式投入組建投資開發公司,同時深圳各共建區財政也安排相應資金對口幫扶河源各縣區產業園;深圳每年安排8800萬元“重點園區重點產業項目”貼息資金,5年共安排4.4億元用於深圳(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等相關項目的貸款貼息。

可以說,對中興通訊生產研發基地落戶河源,深圳市政府客觀上起到了推動作用。其實,落腳河源的不只中興通訊。《深圳商報》近日報道,河源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張敏稱,超過60%的河源規模以上外來企業來自深圳,具體到高新技術產業,這一比例還會提升。

房價難成企業外遷主因?

許勤在講話中披露了一項數據,“近期,有超過1.5萬家企業遷出深圳。”

目前,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能說明1.5萬家企業是何種類型,出於何種原因從深圳遷出,但近年來,總部在深圳的高科技企業,將其終端或制造環節遷往周邊,如華為部分業務遷移東莞、中興布局河源、比亞迪進軍汕尾、光啟投資東莞等已屢見不鮮。

不過,在2014年深圳經濟促進局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深圳適應性外遷涉及的企業數量較少,涉及產值較低,約占外遷企業總產值的25%;而擴張性外遷企業居多,涉及產值較高,約占外遷企業涉及總產值的75%。

過去一年半來,深圳樓市行情看漲,全市平均房價由2014年底的的29577元/平方米漲至最高點的56149元/平方米,漲幅高達90%。

但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部分企業將部門制造部門外遷與深圳地租上漲不無關系,但是如果將低價上漲定義為企業遷移的主要原因,是站不住腳的。

“企業綜合生產成本價格將回報率低的部門向地租低的地區遷移是客觀規律,無論在日本還是歐洲,發達城市定位中制造業都不能占據過高的比例,通過比較優勢的經濟規律作布局調整是企業追求經濟性的表現。但是如果將總部從一線城市遷出,在偏遠地區需要負擔配套設施、信息服務的隱性成本將遠高於地租差價,這種情形,與上世紀八十年代制造企業生產基地從日本、我國香港和台灣地區遷往包括深圳在內的東南沿海地帶是一個道理。”

在制造業外遷的趨勢下,深圳能用何種方式保持經濟高速增長?許勤表示,“深圳市政府正在大力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圳用於研發的經費已占到GDP的4%,未來還會持續增加。”這一數據已超過歐美發達國家水平,只有以色列和韓國超過4%。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擴張性外遷的趨勢上,深圳總部經濟在壯大。深圳市政府公布的資料顯示。目前,深圳總部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三,處在第一集團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