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格達5月31日電通訊:在爆炸聲中成長的穆斯塔法
新華社記者張淑惠
梁有昶
“那是在2004年,有一天我媽媽去市場買東西,那裏發生了爆炸,媽媽就被炸死了,”11歲的穆斯塔法對新華社記者說。母親遇難時,穆斯塔法只有1歲,如果沒有照片,他根本記不清母親的模樣。
2003年,穆斯塔法在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的炮火聲中來到這個世界。10年前,穆斯塔法和父母及3個哥哥姐姐生活在巴格達北部什葉派穆斯林聚居的沙阿卜區,日子雖然緊巴巴,但一家人其樂融融。在母親遇襲身亡後,父親帶著4個孩子投靠住在市中心薩阿敦大街附近的穆斯塔法的祖父母,年幼的他就在祖父母的拉扯下漸漸長大。
伊拉克戰爭後的11年間,這個國家教派衝突持續,暴力襲擊頻發,令許多孩子和穆斯塔法一樣,失去了父親或母親,他們本應該有的童真歲月,被抹上了化不去的陰影。
瘦削的臉上閃著大大的眼睛,一笑就能讓人看到上方門牙缺了個口——記者近日在這個老城區小衚同的簡陋房子裏見到了穆斯塔法。調皮的他,還不時把小球塞進衣袖裏,向記者展示他手臂上的“肌肉”。
穆斯塔法馬上就要成為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了,雖然前幾天已經開始放暑假,但是他依然要早早起床,因為他還要跟著哥哥庫特貝到家附近的一個雜貨店打零工。父親開出租車難以維持一大家人的生計,17歲的庫特貝早已輟學打工支持弟弟妹妹上學。平常放學後,穆斯塔法也要到雜貨店幫哥哥打打下手。
“我一天能掙5000第納爾(約合4美元)呢!”穆斯塔法說,他的收入一般會交給奶奶幫補家用,有時候也會拿一點去買自己心愛的玩具。11歲的他依然是個孩子。
“我喜歡巴薩,喜歡梅西。”穆斯塔法告訴記者,他最喜歡的運動就是足球,可惜除了上學,他還要去打工,沒什么時間和小夥伴們去踢球。
穆斯塔法每天到雜貨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哥哥把裝滿零食的貨架搬到店外,並打掃店裏的衛生。很快就有客人上門了,穆斯塔法不小心給客人拿錯了東西。哥哥小聲呵斥了他幾句,穆斯塔法有點不高興了,撅嘴坐在一旁。但畢竟是小孩子,他很快忘了不愉快,又和記者說說笑笑起來。
這天也是學校發期末成績單的日子,學校就在不遠的地方。拿著成績單,從校門口出來的穆斯塔法有點垂頭喪氣,原來在七門功課中,他有三門不及格。顯然,一邊上學一邊打工讓他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習。
而在另一方面,由於伊拉克戰後重建速度緩慢,巴格達許多學校的基礎設施也嚴重不足,甚至沒有足夠的教室。很多學校不得不把不同年級的學生分成上午班和下午班兩組來上課,孩子們往往只有半天時間接受教育。
“其實我很喜歡上學,上學可以讓我學會讀書識字,但是工作也可以掙錢幫到家裏,”穆斯塔法向記者做著鬼臉來掩飾成績不理想帶來的尷尬。
愛玩具,愛足球,調皮搗蛋,穆斯塔法看起來和其他國家的男孩子並沒有什么不同。但在他生活和成長的國家,充滿了戰爭、暴力及教派衝突,這是和平世界裏的同齡人無法想像的。生活在幾乎每天都發生爆炸襲擊的巴格達,年幼的穆斯塔法曾親眼目睹血腥和死亡。
“幾個月前,我們這裡附近發生了一起汽車炸彈襲擊,許多人受傷,也有人死了,爆炸聲很大,雜貨店和我們家房子的一部分也被炸毀了,我感到非常害怕。”穆斯塔法說,受到爆炸驚嚇,他的爺爺心臟病發作,到現在還在醫院接受治療。
年幼的他,現在並不能理解這些爆炸襲擊背後的原因。對他來說,爆炸襲擊意味著死亡,讓他永遠失去母愛以及身邊的親人。幼小的心靈,除了恐懼,還有憤怒。“如果我當上總理,我會在大街上佈置更多的警察去抓這些壞人,這樣就能解決問題了,”穆斯塔法說,“當然,還要蓋更多的學校!”
我們不知道穆斯塔法將來是否能當上總理,但我們知道,在這個硝煙遠未停息的國家,穆斯塔法的成長道路依然崎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