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很多人對馬克宣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對《大鬧天宮》、《哪吒鬧海》、《三個和尚》等中國早期原創水墨動畫卻耳熟能詳。馬克宣參與和執導這些優秀的原創動畫,可以說是幾代人記憶的締造者,是上個世紀中國動畫黃金時代的見證人。
然而2015年4月6日,這位大師在上海離世,享年76歲。人們不禁唏噓,“中國最後一個做水墨動畫的人走了。
“黃金時代下的水墨動畫
《哪吒鬧海》、《大鬧天宮》、《三個和尚》、《小蝌蚪找媽媽》、《天書奇譚》、《山水情》……那曾是中國原創動畫的黃金時代,而馬克宣參與創作的幾乎每一部都是經典之作。
《三個和尚》資料圖
馬克宣原籍廣東潮陽,生於上海。他的職業生涯要從1959年算起。當時的他年僅20歲,從浙江美術學院畢業後直接分配進入了當時建廠才三年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當時的中國動畫已經起步,並已做出了不小的成績。馬克宣則在進廠後跟著當時鼎鼎有名的導演、動畫藝術家特偉、錢家駿、萬籟鳴等人,磨礪了自己的畫筆。
“他繪畫基本功好,又勤奮,刻苦鑽研業務,有專業精神,到美影廠來之後,和老一輩相處很好,好多導演喜歡他。《黑貓警長》的製片人印希庸說。
中國水墨動畫是在馬克宣進廠後一年,即1960年創造出的。創作的初衷,就是想讓國畫大師齊白石的畫動起來。
一位日本動畫人曾感慨:“能夠把水墨畫製成動畫片,表明了中國人對自己的傳統藝術有很深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外人只能說‘了不起’。
第一部水墨動畫是《小蝌蚪找媽媽》。當時這部筆調細緻、動作細膩、極具中國特色的動畫的誕生,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轟動。日本著名動畫電影導演高畑勳在某次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說道:“中國的水墨動畫片讓我們驚歎不已。可以說,我們那些留白較多的作品正是受到了這些作品的影響。早期的《小蝌蚪找媽媽》,看的時候我都傻了,沒想到竟然能做出這樣的作品。
《小蝌蚪找媽媽》資料圖
中央美術學院繪本工作室教師、金鷹獎最佳動畫編劇得主向華說,《小蝌蚪找媽媽》在美影廠實際上是一個科研專案;而在被證明成功之後,當時著名導演、動畫藝術家特偉帶領全廠最精銳的創作團隊製作了三年,於是“中國第一個有頭有尾的完整的水墨動畫片——《牧笛》(1963)誕生了。
《牧笛》資料圖
1988年,馬克宣和閻善春聯合執導了水墨動畫片《山水情》。該片在國內外獲獎無數,因此被視作馬克宣的職業生涯的巔峰之作。片長19分鐘的《山水情》沒有對白,從頭到尾都是配樂。“導演希望大家光憑看畫就能讀懂。印希庸說,“事實上,這部動畫片是先有音樂,再配畫面的。據他介紹,片中畫風偏柔美細膩,來自當時的吳山明;整個畫面極具流動感,給人以美的享受。
《山水情》資料圖(點擊觀看《山水情》視頻)
“我從動畫員這個起步工作開始,在老前輩和兄長們的指導下,通過一步一步地藝術實踐和創作,一條路一直走到今天,已經50多年了。我很慶倖我走過的是這樣一條路。馬克宣曾這樣回顧自己和動畫結緣的一生。
原畫師的“情
身為一名出色的原畫師,馬克宣的技藝在圈內常被津津樂道。美影廠的一位導演曾感歎:“別看馬克宣外表粗獷,戴著大眼鏡,留著大鬍子,但一落筆,畫起來很細膩,講一個‘情’字。
馬克宣資料圖
充滿80後童年回憶的動畫片《哪吒鬧海》誕生於1979年,馬克宣擔綱了動畫設計的一部分主力工作,片中有一幕李靖彈琴的畫面,動畫人物的手指靈巧地在琴弦之間上下翻飛,短短幾秒鐘的撫琴畫面,他足足分成了16個動作。
馬克宣生前在回憶這段創作經歷時說:“古箏的那個彈,本身是很複雜的東西,二十一根弦,兩個手,七個手指全部同時要用的,我不懂這個東西,就去電影樂團找一個古箏演員。他就把琴拿出來給我講,彈給我聽,再具體的整個曲的每一個音符是怎麼彈的。就這樣一共講了三次,馬克宣就像畫素描一樣,一張一張記錄下來。幾乎在所有熟識他的人眼中,馬克宣就是這樣一個做事認真嚴謹又愛鑽研的人。
馬克宣在《哪吒鬧海》中創作的“李靖撫琴原畫
“他畫的人物,不僅有動作,而且有表情,把情感也表達了出來,這在動畫片中是很難的,可以說是達到了一種很高深的層次。印希庸如此評價。
現今網上流傳的這段彈琴戲的畫稿,一張一張之間,人物的表情、身體的姿態、手指的動作,細細比較起來,其差異細微到令人眼花繚亂的地步。
未盡的動畫崛起夢
水墨動畫的製作工藝非常複雜,一部短片所耗費的時間和人力足夠拍成四五部同樣長度的普通動畫片。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商業發展的衝擊,如此耗時耗工的水墨動畫已經陷入了無以為繼的尷尬境地,逐漸被從業者放棄。 馬克宣的水墨動畫《山水情》也被視作水墨動畫的絕唱。
向華曾提到,水墨動畫做原畫非常難做。在那個沒有電腦的時代,全靠手畫,之後用不同的曝光指數來調節每一筆的筆墨濃淡,讓它形成一個虛和實不同的比例,才能使畫面動起來。這樣一部水墨短片就需要很多人耗上三四年時間來製作。
20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動畫在國際上“風光無限,國際動畫影壇非常尊重中國動畫,還以中國學派來命名中國動畫。中國動畫史上的“里程碑——《大鬧天宮》曾經震驚國際動畫界。英國《電影與攝製》雜誌稱他是“最活潑、優美生動,敘述方法簡潔、流暢,具有中國獨特的藝術風格。
《大鬧天宮》
“那個時候,中國動畫的造型和風格都蘊含著中國人的審美,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可是現在不少動畫創作者卻一味模仿國外的東西,把自己民族的、傳統的東西給丟了。馬克宣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儘管境況不容樂觀,馬克宣卻始終有著一個中國動畫再度崛起的夢想。
懷著對中國動畫的強烈使命感,晚年的他常常一個人從上海跑到吉林以及北京講課,積極參加許多評委活動。並時常告誡學生:“不能只會剪紙、手繪等傳統動畫製作方法,也不能一切依賴數字技術合成,兩樣東西結合起來才能造就一個新型的動畫人才。
他深信 “只要在藝術上還像以前那樣不斷堅持突破,不斷有新的追求、新的探索、新的實驗和創新,中國動畫一定會再度崛起。
馬克宣的離去帶走一個動畫時代,而他所期待的下一個中國動畫時代將何時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