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世界財經領袖為中國改革點贊 不再擔憂"硬著陸"

參考消息

text

【亞太日報訊】外媒稱,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24日在中國成都閉幕。官員們承諾促進增長,但沒有提出新倡議。這次會議的背景是全球經濟復蘇疲軟、英國公投脫歐和圍繞中國向歐洲廉價出口鋼鐵的爭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表示,英國退出歐盟拖累全球經濟。同時,她稱讚了北京實行的改革。

據俄羅斯《獨立報》7月25日報道,美國、中國、德國、英國、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代表承諾通過國家開支、貨幣政策和改革來促進增長,但沒有宣佈任何聯合措施。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解釋說,現在還不是開展2008-2009年那種協作的時機,各國的經濟狀況不同。

會議發佈的聯合公報指出,必須削減鋼鐵和其他工業部門的過剩產能。如今,市場嚴重供大於求,價格下降到蕭條時期的水準。這是中國與其貿易夥伴關係緊張的原因。後者指責北京低價出口鋼鐵,給競爭者造成損失,減少了工作崗位。美國對中國鋼鐵徵收反傾銷稅,歐洲官員則發起了貿易調查。北京針對這些批評採取措施,宣佈了給鋼鐵和煤炭行業瘦身的計畫。

《澳大利亞人報》指出,在成都舉行的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與2月舉行的上海會議大不相同。當時,很多西方專家表達了對中國股市下跌的恐慌,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能“硬著陸”。而現在,在英國脫歐、土耳其未遂政變、歐洲恐怖襲擊、義大利的銀行瀕臨危機的背景下,中國所面對的挑戰在世界財政精英的意識裏已經退居次要地位。

報道稱,拉加德對中國經濟政策予以積極評價。她說,得益於堅定不移的經濟改革,中國實現了超預期發展。為此,IMF把今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調高了0.1個百分點至6.6%,這在北京的計畫區間之內。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24日報道,就在幾個月前,中國的經濟問題造成全球市場恐慌,引起全球最大的一些經濟體對中國予以它不想看到的關注和指責。

報道稱,但如今,對於G20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們來說,中國經濟所構成的挑戰已經讓位於更為緊迫的地緣政治難題,這讓中國政府得以回歸自己喜歡的角色——展示它在世界舞臺上不斷增加的影響力。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2日表示:“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的‘穩定錨’。”他還說,中國經濟“硬著陸論”已不再有市場。

報道稱,中國在其貨幣政策和鋼鐵出口方面仍遭到質疑,有人擔心產能過剩的問題有可能像最近10年來的貨幣政策一樣,成為全球的爆發點。另外一個擔心是:中國不斷增加的金屬出口可能會加劇全球各地央行正努力應對的通脹疲軟問題。但是目前,這樣的擔心與其他地方更為緊迫的麻煩相比,顯得不那麼重要。

英國標準人壽投資公司的經濟分析師亞曆山大·沃爾夫說:“英國脫歐、土耳其政變以及美國大選無疑有助於轉移對中國的關注。”他還說市場往往“關注範圍有限”。

與此同時,G20官員說,中國對經濟的控制證明它能夠應對這一挑戰。

義大利財長皮耶爾·卡洛·帕多安說:“中國正在經歷重要的結構性轉型。”他說,與今年早些時候及去年召開會議時不同的是,在成都舉行的G20財長會議上,沒有哪名官員提到中國經濟是全球經濟的根本性弱點。

他說:“任何轉型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改革的整體方向是積極的。”

北京主動採取措施來恢復信心,近來一再承諾不會通過讓貨幣貶值來取得競爭優勢。這有助於緩解因感覺貨幣戰迫在眉睫而產生的擔憂。

美國財政部的一名高級官員說:“中國一直致力於以一種有序的方式讓匯率更多地以市場為導向。最近幾個月來我一直在觀察,從中國的表現可以看出,它願意真的為支撐人民幣而採取干預措施,從而防止其進一步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