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第九屆中國(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現場。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隨著經濟增長放緩和補貼政策退出,2011年以來,中國車市在疾馳多年後,終於撞上了減速坎。
令人欣慰的是,近幾個月以來汽車銷量增速呈現回升。但分析人士表示,整體經濟欠佳、大城市出臺“限牌令等都給車市回暖平添幾分變數。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在歷經數年的爆炸性膨脹後,汽車銷量增長自2011年以來幾乎跌入谷底,從2010年的32.4%驟降至次年的2.5%;2012年上半年,汽車銷量增速為2.9%,仍低於去年同期的3.4%。
“過去幾年汽車銷量增長過於迅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部分未來的消費。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負責人江立勤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場正處於調整期,但從長期來看,“我們對未來市場發展還是持樂觀態度,增長潛力很大。
“二三四線城市的潛力巨大,市場研究機構IHS汽車諮詢亞太區總監趙英智認為,“當地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十分強烈,且這些區域的汽車密度還遠低於大城市。
另一方面,大城市的“限牌政策,使汽車業依然難以消減憂慮情緒。
6月30日晚,廣州市政府突然宣佈,在未來一年內,廣州市的中小客車增量配額為12萬輛,50%的增量配置指標將進行有價競拍,50%的增量指標通過無償搖號分配。自此,中國三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都就汽車增量實施了限制措施。
在7月的研究報告中,評級機構穆迪表示,廣州市的“限牌措施“會在未來12個月使新車登記數量減少至少50%,且“很可能被其他同樣受交通擁堵困擾的一二線城市效倣。
這毫無意外地引發了業界的震動和反彈。中汽協常務副會長、秘書長董揚日前表示,一味限購對於汽車產業以及宏觀經濟發展都沒有好處。他呼籲,應該通過加強道路建設、加強交通管理等綜合性辦法解決問題。
趙英智則認為,只有“向前看的汽車製造商才能在競爭中不落下風,從企業的角度出發,應當更多分析相關具體政策和趨勢,有針對性地提供新產品和服務。
此前,中國對消費者購買汽車進行補貼的政策,被認為是導致汽車銷量“井噴的重要推手。如今,推出新一輪大規模補貼的呼聲在業界也日益響亮。
汽車業的產銷與其上下游整個價值鏈聯繫緊密。劉暐認為,在宏觀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不應過高估計刺激政策的效果,“補貼對汽車業的積極作用將會受整體形勢的制約而十分有限。
“中國整體汽車市場已經看到了改善跡象,在下半年後期我們可能看到經濟刺激措施和寬鬆政策的效果。趙英智告訴記者,“儘管庫存上升,但我們也看到製造商和銷售商在降價,這應該對提升銷量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