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愚公”杨维骏走了,一朵永立潮头的“前浪”

新京报网

text

▲“反腐斗士”杨维骏生前接受专访视频: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98岁的“反腐愚公”杨维骏,驾鹤而去了。

消息一出,很快刷屏。杨维骏,一个非典型的老人。用现在流行的比喻,他的晚年,比后浪还要后浪。

云南反腐的“民间功臣”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热播时,很多人问,现实中真的有陈岩石这样的人吗?

在电视剧的设定中,陈岩石是汉东省人民检察院原常务副检察长,晚年致力于举报省委原书记赵立春的腐败行为。

陈岩石是一个热心的老头,经常帮扶无助的底层民众维权。人如其名,他博得了一个绰号“老石头”。在那些把他当刺头的人看来,他是“又老又硬”。

很欣慰,在现实中,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陈岩石的原型——云南杨维骏。

是的,我觉得杨维骏不需要那么多头衔,一个“云南”足矣。而他,也对得起云南,值得云南民众纪念。

他的事迹有很多。如2010年,89岁高龄杨维骏坐着政府专配用车,为12名失地维权的农民开道,这被称作“公车上访”事件;如2013年,他在网上实名举报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他因此被人劝“管闲事会被灭口”,还受到不少人围攻,严重时电话被监听、行踪被监视。

2014年,白恩培落马,随后云南一众腐败高官纷纷下马。他们大都被杨维骏举报过。

就是在2019年“主动投案”的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也曾被杨维骏反映过问题。

可以说,杨维骏比陈岩石还陈岩石。向上举报达官显贵,他门庭冷落;向下帮助维权民众,他客厅喧闹。他知道自己喜欢和谁待在一起,也知道自己应该和谁待在一起。

杨维骏的一生,算是深深烙印在了云南。

他的父亲名叫杨蓁,云南昆明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学堂。杨蓁加入了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起义,任职过护国军,追随过孙中山,讨伐过广西军阀,军衔至民国陆军中将。而他辉煌灿烂的一生,却在1925年戛然而止:遇刺身亡。

那一年,杨蓁只有37岁,杨维骏只有三岁。虎父无犬子,杨维骏活了98岁,也是一生精彩。

杨维骏不仅出生在云南,也求学于云南,毕业于云南大学政治系。长成后,子承父志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继续父亲的革命事业。

或许,正是因为深深爱着这片土地,他才看不惯一些腐败的主政官员祸害云南。

▲杨维骏老人照片。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奔涌潮头的“前浪”

在一些人看来,杨维骏这样的“硬老头”,就是不懂人情世故,就是爱举报人,就是“负能量”。但其实他是一个爱憎分明,在大是大非面前相当冷静理性的人。

你可能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协助”纪检监察部门撂倒一众云南腐败高官的“找茬先锋”,当年义正言辞地拒绝揭发曾一起共事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而甘愿与其一起被打成“右派”。

什么样的人该被揭穿,什么样的人不该蒙冤,他心里明镜似的,也按照内心去做或不做。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他曾自嘲道,“我就是一个异类,常常不合时宜”。

都说四十不惑,杨维骏在耄耋之年也常困惑:“现在这个世道完全变了,是非观念颠倒了,好像是干不好的事才是正常的,干好事反而变成奇怪的了。”

我们需要这样的“另类”,更需要为他的正义行为正名,消解他的困惑。

有人叫他“反腐斗士”,有人叫他“反腐愚公”,还有人说他是“举着长矛的堂吉诃德”。但在我看来,他不就是那个“心里有热,眼中有光”的最初少年吗?

为后浪加油,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活成少年。

杨维骏老人,就是一个永远飞驰在追求理想道路上,不屈不挠的“少年”。他没有把“前浪”当作心安理得、默不作声的借口,而是勇敢地去战斗,直至离开。

他的客厅沙发后面的白墙上,挂着他写的诗:“冬去春来往又还,沉浮世上哪能完。人生百岁如弹指,轻看浊流心自恬。”

杨维骏用他奔涌的一生,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就是永立潮头的“前浪”,想做,干就完了。就是这么简单、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