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反恐亟須“刮骨療傷”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 吳黎明)當地時間22日,德國慕尼黑鬧市區發生具有明顯“恐怖主義襲擊”性質的嚴重槍擊案,兇手為一名已在當地生活兩年、擁有德國和伊朗雙重國籍的18歲男性。不到一週前,德國一列火車上發生難民用斧頭砍殺乘客的惡性事件。

這表明,一向治安良好的德國緊跟法國之後,已淪為恐怖主義“新災區”。自去年伊始,從《查理週刊》喋血到巴塔克蘭劇院血流成河,從布魯塞爾連環爆炸到尼斯卡車碾壓慘案,再到如今德國的“陷落”,恐怖主義不斷侵入歐洲的骨髓。歐洲反恐必須動大手術刮骨療傷,否則,恐怖主義將成為未來歐洲政治動蕩與社會不穩的一大禍根。

對德國來說,連環恐襲表明其反恐形勢到達新臨界點,移民與難民政策面臨新轉折,政壇格局或將面臨大洗牌。德國是一個講秩序的國家,安保能力和情報能力在歐洲名列前茅,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發生恐怖襲擊,表明德國安全形勢已超出德國領導人和民眾的想像。因此,“反思”恐將成為德國政治新主題,默克爾總理政策選擇餘地不多,“U形”轉彎收緊移民與難民政策可能性加大。

對歐洲來說,慕尼黑槍擊案將使反恐成為歐洲政治的“主旋律”。這些年,歐洲政治主題從債務危機轉換到難民危機,如今又演變為反恐危機。事實上,這三大危機依然並存,只不過反恐後來居上成為壓倒一切的話題。

多年來,移民融入問題一直困擾歐洲。從巴黎到柏林,從羅馬到阿姆斯特丹,移民與融合問題越來越成為歐羅巴難以治愈的頑疾。在此背景下,“伊斯蘭國”趁機而入,恐怖組織滲透觸目驚心,內生性恐怖主義威脅日益凸顯。如果移民社區的年輕人看不到希望,便很容易受“伊斯蘭國”蠱惑走上不歸路。

美國情報機構評估顯示,集結在“伊斯蘭國”黑色旗幟下的外國戰鬥人員從去年夏天的2萬人增加到了大約3.65萬人,其中約有6600人來自西方國家,絕大部分來自歐洲。這些“聖戰分子”返回歐洲,分散在移民社區裏,既是恐怖主義“散佈者”,也是令人恐怖的“定時炸彈”。

從技術上說,雖然德國對槍支的管控比較嚴密,但其鄰國做得有些稀稀拉拉。此外,一些走私集團利用申根區漏洞,大肆從巴爾幹地區走私武器進入西歐,讓歐洲很頭疼。西歐民間,尤其是“獨狼”們藏有多少非法武器,無人知曉。

反恐問題凸顯,反過來讓極右思潮風行一時,反歐盟、反移民的極端政黨從中漁利,總體上推動歐洲政治格局洗牌,對歐洲一體化進程帶來負面影響。

還有什么比血的教訓更刻骨銘心?從移民到難民,從對外政策到反恐戰略,再到技術層面的情報交流與反武器走私,歐洲都需要進行反思。不刮骨療傷,素來平靜的歐洲將難得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