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29日電
題:中國將積極推動“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建設
新華社記者潘瑩
在此間出席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研討會的文化部部長助理劉玉珠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文化部提出建設“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將形成以文化產業交流與合作為主要內容的區域大合作,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位文化部的官員表示,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建設,將以點帶面,從線到片,打破按照行業、按照行政區劃單打獨鬥的狀況,整合各方面資源,使區域內文化要素和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提升到新的水準。
劉玉珠說,“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一個較為明確的建設目標是,創造更加豐富、更高品質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並以此為載體,將中國優秀文化及和諧發展、和平共處的理念等傳播出去,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各國、各地區、各民族人民增進理解、溝通、尊重,加強國際交流和互信,增強“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文化認同,夯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民心基礎。
今年4月,在新疆文化遺存集大成者《新疆文庫》首批文獻首發式上,吉爾吉斯斯坦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古邦·朱薩耶夫表示,《新疆文庫》所帶來的成果和影響是無價的,也將對中亞國家研究歷史有很大的幫助。他認為,在當前啟動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過程中,文化交流不容忽視,希望由此啟動“絲綢之路文化帶”建設,進一步增進雙方的了解和認識。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文化資源大區,新疆對“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建設規劃表現出強烈期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主席阿扎提·蘇裏坦建議,要進一步推進絲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藝術交流,尤其是民間的,使絲綢之路文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充分發揮新疆文化資源的原創性與獨特價值,推動產業化發展。
多年來,中國與沿線國家民間交流頻繁,人文合作領域日益擴大。一些與會專家學者表示,希望進一步促進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增進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之間的理解和團結,加強國際交流和互信。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貿易大學外貿研究中心主任法特瑪·賽倫·雅爾岑說,絲綢之路作為歐洲和亞洲之間主要的貿易路線,在整個歷史長河中,已經成為各種文化的融合之地。土耳其啟動絲綢之路復興項目,目的是重振絲綢之路,使之重新成為一條貿易路線和文化焦點。
哈薩克斯坦東幹人協會主席侯賽因·達烏羅夫特別提到開拓絲綢之路的第一人張騫,他說,兩千年前他從中國來到中亞,對沿途的風土人情進行了詳細記述。由此,他為中國開創了這條古老的商道。這讓人想到,個體的首創精神,或者社會機構、私企的參與,對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文化交流也十分重要,對促進民族間、國家間的關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