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国际化之路:中国互联网企业助推全球化的缩影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董一凡

2月,滴滴CEO程维在该公司2018年会上提出“太极战略”,即“内外兼修、多线布局、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引发了国内外互联网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持续加快海外布局,整合国际业务部门的规划,体现了近年来滴滴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的经营思路。以滴滴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正以国际化经营为风帆,助推全球化砥砺前行。

全球化进程的实质是人、财、物、技术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相互流动,各个国家与地区间互联互通、联系不断紧密的进程。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经济危机及其衍生的社会危机在全球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发酵与演变,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毒化政治与社会生态,使得二战以来的以推动全球自由开放为特点的美式全球化不断受挫,陷于难以前行的境地。

反观中国互联网企业则与全球化一道同行,在商业模式和技术视角下为全球化不断贡献独特的动力。滴滴的国际化经营进程,正是其中最亮眼的缩影之一。

首先,构建全球合作网络,搭建互联网领域互利共赢的共同体。作为一个2012年才成立的互联网企业,滴滴早在2015年即开启了它的国际化进程,投资马来西亚移动出行企业Grab,将自身大数据算法上的积累以及多元化业务的运营经验与Grab交流共享。顺风车这种在中国的迅速城市化过程中研发出来的产品也被迅速介绍到了面对同样机遇的东南亚地区。截至2018年1月,滴滴的全球投资与合作网络包括Grab、Lyft、Ola、Uber、99、Taxify、Careem等全球七大领先的出行企业,覆盖全球超过60%的人口,服务超过1000个城市。

滴滴与国外的“大众点评”Lyft合作

滴滴搭建的合作网络,将智能出行、移动支付、技术开发、国际投融资在各个国家与地区全面盘活,在为合作伙伴带来新机遇的同时,将互联网时代全球化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与内涵撒播到全球各个角落,以做大蛋糕、盘活资源的方式为企业、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收益。

其次,助力推广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最主要的特点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让产品与服务的供需两端获得信息更便捷,减少时间成本与交易成本,进而创造收益与价值。而滴滴出行正是通过“走出去”,在智能交通领域推广此类模式在全球的应用。

正如近期麦肯锡公司发布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向全世界推广数字驱动型商业模式。中国作为数字经济最大、最发达的市场之一,无论是技术创新、应用乃至社会对创新事务的接受程度与传播速度,均居于世界前列。

以滴滴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正在向世界其他国家的交通业发展提供新模式与新选择,同时这种模式推广也在帮助其他的数字经济实现齐头并进,如智能手机、网络软硬件服务等数字经济中的较为传统的行业也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是供给侧变革带动新需求的典型代表。

再次,提供普惠性的机遇。以滴滴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走出去”并非仅仅是拓展市场、获取业务,更是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就业者带来新的机遇,通过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助力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在技术领域,构建全球研究网络,成立滴滴美国研究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等,重点发力大数据安全、智能驾驶、人工智能领域前瞻性研究等,在全球招募顶尖科研人才。同时基于自身大数据应用和深度学习技术能力,积极支持城市建立智慧交通体系,用大数据来衡量、优化交通。此外,与Udacity合作启动全球算法大赛,通过“盖亚计划”向学界开放脱敏数据,广泛携手中国计算机学会、密西根大学、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国内外学术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提速了智慧交通领域的科研发展。

这些举措为全球大数据、智能交通开发次世代技术,为IT人才搭建展现才华的平台。在社会公益领域,滴滴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展合作计划,为残障人士等需要工作的人群提供司机岗位,在全球化的路上授人以渔,拉一把弱势群体。这些举措表明,新一代的互联网公司在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承担起公共责任,为全球化的蛋糕做大、切好贡献独特力量。

从滴滴走向全球的历程看,新一代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在以领先的技术和模式改变这个世界,为更为和谐的全球化做出贡献,虽然普惠、共赢的全球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但中国互联网公司正在改变此前跨国公司扮演的“为富不仁”的角色,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