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分析|曼谷四面佛邊爆炸袭击 誰是凶手?

亞太日報

text

爆炸現場傷者。

【亞太日報訊】泰國首都曼谷市中心著名旅遊宗教地四面佛神廟附近17日晚發生爆炸,導致重大人員傷亡。警方第一時間現場勘查判斷,炸彈是由安裝在摩托車上的炸彈引爆所致。

目前尚無任何組織和個人宣稱對襲擊事件負責。泰國國防部長翁素萬對媒體表示,襲擊者的目標是外國人,企圖借此來重創泰國旅遊業和經濟。然而兇手究竟是何人?為何針對外國人“下狠手”?

泰國媒體:嫌疑人有少數民族特征

泰國《每日新聞》的報道說,這名男性嫌疑人穿黃色上衣,短褲,背藍色背包,相貌特征為“白客”,有宗教特征。

爆炸現場圖片

新華社記者了解到,“白客”是泰語中對部分外來人群的籠統稱呼,中性詞,可簡單理解為,膚色較泰國人白的人群,或者有白色頭飾的人群,有非佛教、但有宗教特征的人群。如果不上下關聯,“白客”一詞可指向印巴人、印度教徒、也可指向泰國南部穆斯林,中東人或信仰伊斯蘭教的非洲人。截至目前,泰國媒體還在猜測“白客”的具體身份。

爆炸後第一時間,從作案手法、作案地點看,爆炸似與泰南分離主義勢力相關聯。但泰國陸軍參與調查後判斷,從炸藥成分看,這次爆炸與泰南極端組織慣常使用的爆炸物不同。泰國南部極端分子通常使用類化肥簡易炸藥,而這次爆炸使用了至少3千克TNT。

泰國媒體評論,近些年來,曼谷地區從來沒有發生過以殺傷為目的的炸彈襲擊。

爆炸現場。

新華社記者:有兩種最大可能性

據新華社曾駐曼谷記者淩朔稱,這次爆炸襲擊的動機可能需沿著兩大主線分析。

從作案手法上看,把炸彈安裝在摩托車上是泰南分離主義勢力的慣常做法。泰國南部北大年府、那拉提瓦府和也拉府自2004年以來一直動蕩不安,迄今已經導致4000多人死亡。不過,泰南分離主義勢力極少在南部以外地區制造事端。

但也存在一種可能,就是政治動因。2006年3月,一名男子深夜只身前往四面佛,用重器徒手砸毀四面佛。幾分鐘後,這名男子即被周圍人群毆打致死。直至今日,關於那名男子的真正身份也沒有公開,司法部門只是稱他患有精神疾病。由此判斷,這次凶手在四面佛附近下手,不排除利用這一“國運”標志做政治文章的可能。

泰國去年5月發生軍事政變之後,政變集團未能履行政變後諸多承諾,特別是未能在掌權一年後舉行大選還政於民,一些政治怨氣正在積聚,最近數月一些政治組織頻繁舉行小規模抗議。加上有“武裝”的“紅衫軍”仍在暗中運作,爆炸究竟由誰制造,仍需更多線索解謎。

地點解讀:身處宗教與政治的“中心”

發生爆炸事件的叻巴頌路口是曼谷的重要街口,街口東北是著名的“六星級”購物中心花蕊商廈,也是富商名流經常光顧的購物點;街口西北是曼谷世界貿易中心;街口西南是王家賽馬場;街口東南一隅則是開放式的四面佛神廟。在這個路口的上方,還有輕軌橫街而過。從地理位置上看,這裏不僅是商業要道,更是宗教聖地。

另外,這個路口還牽連另一層政治含義。2010年阿披實總理執政期間,“紅衫軍”占領這個路口長達數月時間,當年5月19日,阿披實動用安全部隊強制“清場”,致死近百人,致傷約1900人。此後,這個路口便與政治相掛鉤,成為政治動蕩時期的敏感地帶。過去幾年,這個路口附近曾發生過爆炸事件,但均為零星暴力事件,沒有導致大批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