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凈資產論,中國在2013年就已經實現“趕英超美”。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5》報告稱,2007~2013年,國家總資產從284.7萬億元增加至691.3萬億元,增長406.6萬億元,年均增長67.8萬億元;同期,國家總負債從118.9萬億元增加到339.1萬億元,增長220.2萬億元,年均增長36.7萬億元。
據此數據算,國家負債率由41.8%提高到49%,上升7.2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
但這依然是一份厚實的“國家賬本”。報告作者之一,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在發布會上表示,假設一次金融危機致GDP跌30%,我國352.2萬億元的凈資產能應對1.5次金融危機。
“任何唱空中國的言論都站不住腳。”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介紹了國家資產負債表的情況稱,在較長時期內,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為小概率事件。
作為GDP總量占世界第二位的中國,國家和政府的“家底”到底有多少?能夠承受多大的債務壓力?我們的資產負債表健康嗎?這些問題更決定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當地方融資平臺債務問題浮出水面時,人們開始擔心中國主權債務風險,更有人據此唱衰中國。但中國社科院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最新的報告認為,無論是依據寬口徑還是窄口徑判斷,中國主權資產凈額均為正值,這表明,中國政府擁有足夠的主權資產來覆蓋其主權負債。
“任何唱空中國的言論都站不住腳。”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介紹了國家資產負債表的情況稱,在較長時期內,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為小概率事件。
但李揚同時還提示,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水平在所比較的國家中是最高的,其隱含的風險值得關注。
我國凈資產超美國
近日,一份來自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5:杠桿調整與風險管理》(下稱《資產負債表2015》)顯示:2013年我國國家總資產691.3萬億元,凈資產352.2萬億元。
《資產負債表2015》顯示,從我國資產總量看:2007~2013年,國家總資產從284.7萬億元增加到691.3萬億元,增長406.6萬億元,年均增長67.8萬億元。
從資產凈值角度看,2007~2013年,中國的凈資產從165.8萬億元增加到352.2萬億元,增長186.4萬億元,年均增長31.1萬億元;凈金融資產從7.4萬億元提高到16萬億元,增長8.6萬億元,年均增長1.4萬億元。
“簡單一比較,我們的凈資產已經超過了美國!”相關專家在《資產負債表2015》研討會上表示,美國2013年以前資產是55萬億美元,按照折算是340萬億人民幣;而我國2013年的凈資產是352萬億。
這個數字是否說明中國凈資產就是世界第一了?這位專家稱,這種簡單比較是不可取的,因為美國的總資產統計口徑與中國不同,比如在美國,居民的汽車沒計算在總資產內的。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資產負債表2015》進行編制時,地方資產里面基礎設施沒有放進統計口徑,很多資產是按照當時的成本價,“根據現在的市場價已經翻了很多倍,我們是很低的估算。”
主權資產足夠覆蓋主權負債
按寬口徑匡算,2014年中國主權資產總計227.3萬億元,主權負債124萬億元,資產凈值為103.3萬億元。
“無論是依據寬口徑還是依據窄口徑判斷,中國的主權資產凈額均為正值,這表明,中國政府擁有足夠的主權資產來覆蓋其主權負債。因此,在較長的時期內,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應為小概率事件。”李揚稱。
但是,李揚提示,包括養老金缺口以及銀行顯性和隱性不良資產在內的或有負債風險值得關注,一旦經濟增長速度長期持續下滑,并致使“或有”負債不斷“實有”化,中國的主權凈資產的增長動態有可能逆轉,我們面臨的債務風險絕不可掉以輕心。
新世紀以來,我國國有企業和工業企業在整個非金融企業的資產占比持續下降。國有企業總資產占非金融企業總資產的比例從2000年的43.8%下降到2014年的30.2%,工業企業總資產占非金融企業總資產的比例則從2000年的34.5%上升到2004年的38.5%,此后一路下降到2014年的27.4%。
“國有企業總資產規模略有增加的同時占比持續下降,反映民營和非公有經濟隨改革深化強勢崛起,產業結構也不斷優化升級。”李揚說。
《資產負債表2015》顯示,金融危機以來,依照課題組方法所測算的各部門加總的債務總額占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170%上升到2014年的235.7%,六年上升了65.7個百分點。其中,李揚提示,值得關注的是,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債務總額占GDP比重從98%提高到123.1%,上升了25.1個百分點。
《資產負債表2015》顯示,我國資產負債率的變化趨勢:2007~2013年呈明顯的上升態勢,從41.8%提高到49%,上升7.2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特別是2009年、2012年和2013年上升較為明顯,分別上升2個、3.2個和1.5個百分點。“這說明,國家負債率上升與全球危機和國內經濟下滑密切相關。”李揚分析稱。
李揚提出,通過將中國與美、英、德、日四國比較,非金融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和負債占GDP比率,是一個隨著國家經濟和金融體制特點以及經濟發展階段不同,而存在著較大差異的經濟現象。“通過國際比較,我們發現,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水平在所比較的國家中是最高的,其隱含的風險值得關注。”
四份不同的政府資產負債表
自2012年以來,國內共有四個研究團隊嘗試編制了國家資產負債表尤其是政府資產負債表。除上文所說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其余三個研究團隊分別為:中國政府資產負債核算理論和政策研究課題組;由博源基金會組織和資助的馬駿(現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原首席經濟學家)牽頭的復旦大學為主的研究團隊;由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牽頭的中國銀行團隊。
四份同題報告,政府凈資產數據卻有著明顯的不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和2013年廣義中央政府的總資產分別為24.4萬億和25.4萬億元,總負債分別為8.6萬億和10.2萬億元;凈資產分別為15.9萬億和15.1萬億元。
來自中國政府資產負債核算理論和政策研究課題組,依托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編制的《2012~2013年中國政府資產負債表》的報告稱,2013年中國公共部門凈資產為106.9萬億元,廣義政府凈資產為92.3萬億元,其中狹義政府凈資產為6.4萬億元。2012年,中國公共部門凈資產為92.1萬億元,廣義政府為81.6萬億元,其中狹義政府的凈資產為6.4萬億元。
曹遠征的報告指出,根據1998年的國家資產負債表數據和歷年統計的資金流量表數據,得到1998~2008年的政府負債和資產數據。政府資產規模從1998年的6.5萬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17.21萬億元;政府負債規模從1998年的1.58萬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7.52萬億元。2008年政府凈資產為5.94萬億元。
馬駿的報告估算,到2010年底,我國政府凈資產38萬億,中央政府凈資產約為17萬億,地方政府凈資產約為18萬億,中央政府的凈金融資產(金融資產與金融負債之差)約為6萬億。
由馬駿等人所著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提供的2002年~2010年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簡表顯示,2010年我國國家總資產421.4萬億,國家總負債202.5萬億,國家凈資產達到218.9萬億。
同樣是求索中國政府資產負債表,四份報告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造成諸多資產負債表數據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統計口徑和數據方面確實有一些差別。”對此,張曉晶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了原因,“《資產負債表2015》在統計時,地方資產里面基礎設施沒有放進統計口徑,很多資產是按照當時的成本價,比如國有企業的資產,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尤其是廠房、擁有的辦公樓等非常低的價格,根據現在的市場價已經翻了很多倍,我們市場是很低的估算。”
“我們估算了國家資產負債表,我們估算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分部門的,而他們沒有做這樣的區分,”與依托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編制的《2012~2013年中國政府資產負債表》比較,張曉晶向本報記者說,“一方面人民銀行有調研,他們用的是調研數據;另一方面,他們沒有詳細的部門結構數據,而我們是非常全的。”
“機構部門核算的范圍、資產負債核算工具的范圍以及計價等核算方法不一樣。”此前,中國政府資產負債核算理論和政策研究課題組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解釋稱,“我們是以國際公認的準則為依據,機構部門和工具的定義、分類遵循國際標準,核算方法采用國際通行規則。在此基礎上,參考其他國家編制的做法,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完成的。”
馬駿在《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稱,其課題組估算的政府凈資產高出曹遠征版本和李揚窄口徑版本的主要原因,是資產方包括了政府持有的十幾萬億的上市公司股份市值。而馬駿研究估算的政府凈資產遠低于李揚寬口徑版本的原因是,基本上沒有包括“國土資源性資產(尚未開發的礦產和未出售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