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展員工持股試點深化國企改革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溫淑雅 壯錦 吳濤)“在電子信息領域,人才是核心,不解決員工持股、人才激勵的問題,是沒辦法跟世界上先進企業競爭。”福建省國資委黨委書記、原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董事長劉捷明說。

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是探索員工持股制度的急先鋒。它通過引入民營資本、鼓勵經營管理團隊和骨幹員工持股等手段實現企業股權多元化,激發活力。目前集團已有32家成員企業實施了骨幹員工持股制度。

員工持股一直是中國深化國企改革十項任務中的一根硬骨頭。作為國企改革“1+N”配套文件之一,近日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證監會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在年內啟動首批試點。

“國企員工持股改革的初衷是要完善企業激勵機制,增強企業活力。”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白英姿說,要建立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效激勵約束機制,保持核心人才隊伍的穩定性,優化股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機制。

試點意見規定了“以崗定股,動態調整”的原則,員工持股是骨幹持股,即在公司關鍵崗位工作並對公司經營業績和持續發展有直接或較大影響的科研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幹,持股比例依據崗位重要程度確定,隨績效浮動。

為防止公司被少數人控制,員工持股總量原則上不高於公司總股本的30%,單一員工持股比例原則上不高於總股本的1%。

多位企業家認為,在經濟下行、國企改革艱難的背景下,員工持股有特殊意義,有利於減少改革阻力、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加對員工的激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國有企業研究室主任項安波認為,目前來看,更依賴人力資本和創造性勞動的企業更適合實行員工持股,如科技類、文化創意類企業等。

中國已經陸續有28個省市(區)出臺了地方版的國企改革方案,不少方案明確提出,探索實行員工持股是各地國企改革方案中的重點內容之一。一些省份還針對員工持股提出專門方案。

廣東省廣晟公司所屬金銀珠寶檢測中心等4戶省屬二級及以下企業將開展經營者和員工持股試點。

“實行國企員工持股可以有效調動員工積極性,但過去國企員工持股給過我們教訓,許多企業因擔憂國有資本流失而草草收場。”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說。

針對最受關注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試點意見提出一系列防範措施。首先是明確選擇少量企業開展試點,央企二級以上企業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所屬一級企業暫不開展員工持股試點。

其次是對員工持股的環節做了規範,明確主要釆取增資擴股、出資新設方式引入員工持股,不減少國有資本存量。員工出資方式以貨幣出資為主,且國有股東、試點企業不得向員工無償贈與股份、提供財務資助、承諾年度分紅回報或設置托底回購條款。

中國最大港口企業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去年定向增發了不超過4.2億股用於員工持股計劃,共有超過1.6萬名員工參與認購。

上港集團表示,做增量,而不是切存量,這就防止了給員工“發福利”的嫌疑。

早在200多年前,山西票號商人就發明瞭“身股制”,與如今的員工持股制度有類似之處。晉商將商號的股份分為銀股和身股,銀股的持有者相當於今天的股東;身股是股東允許掌櫃等重要夥計以人力充頂股份,可以參與分紅,但不對商號的虧賠負責。

身股制將股權和分紅分開,建立了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共同體。員工在獲得經濟利益的同時增加了榮譽感,有效調動了工作積極性。

五糧液集團公司董事長唐橋說:“既然五糧液進行了員工持股,肯定要把股價搞上去,不然員工就要被套。”

專家同時認為,員工持股並非“一持就靈”。前期試行員工持股的企業效益比沒有持股的要好,但企業情況複雜,並不能得出只要持股,效益就必然好的定論。

“講規則、講公開是做好員工持股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李錦說,在規則上明確細節,在信息和操作上公開透明,通過試點企業解決激勵機制問題,形成有效的模式,才有可能在改革中做到激勵員工、增強活力的同時,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