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3•15”

亚太日报

text

編輯部打來電話,要記者采寫一篇關于當地政府和民間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這一天是如何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稿子。當時來日駐在還不到半年的擔當記者老劉有點犯難,沒有聽說當地在“3·15要舉辦什麽相關活動,向日本朋友打聽,大家也都不知道有這麽個日子。

“日本也沒有‘3·15’啊,老劉向我訴說。

在日本駐在時間久了,寫這類稿子我心裏還是比較有數的。我說,這事不難,你就把平日購物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就够了。順便,我們還共同商定了一個主題:日本沒有“3·15,日本天天都是“3·15。

果然,老劉寫出了一篇很精彩的隨筆。文中記載的一段他個人購物經歷也讓我再一次開了“眼界。

“一次,記者去便利店買西瓜,出門後不小心將西瓜摔出一道裂縫。店員看見後馬上又抱出來一個西瓜。記者要再付錢,店員堅决不收。推來推去,結果記者付了一個西瓜的錢抱回了兩個大西瓜,真讓人覺得不好意思。

在日本購物,體會最深的一點就是讓人買得放心。 儘管我們經常能看到企業召回有缺陷産品的廣告,大到汽車,小到吹風機甚至瓶裝飲料;儘管我們也經常能看到報紙揭露出來的有關不法商家爲追求利益造假等報道,如將馬肉當牛肉賣、篡改商品保質期、將進口鰻魚當國産鰻魚銷售等,但這似乎不影響購物者的信心。

在日本購物,不都是産品質量不出問題的,有時也會送回廠家或商家維修,但消費者權益基本能够得到保障,這大概是讓人放心的最大理由。分社一同事爲夫人賣了一塊光能表,帶回北京沒出一個月不走了,再帶回東京保修時主意變了,想換成另外一款,結果與商家一說行了,沒費任何周折。

在三鹿奶粉事件前,總社的一位年輕女同事托我給她的寶寶從日本帶奶粉。那年夏天,我開會回北京帶回了8罐奶粉,沒過多久,國內奶製品市場出了問題,當時真感嘆這位年輕母親的“先知先覺。我曾問她,即使對一些國內産品不放心,但國內市場還有許多質優品牌包括日本以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舶來品也值得信賴啊?她說,她擔心孩子吃了會發胖。這“道理真不知從何而來。我猜想,她買的不是奶粉,買的是“放心。

也不知爲什麽,近年在日本買的商品經常出毛病,而20年前買的微波爐現在還在用。但是,日本的售後服務仍然讓你放心,最大的受益者要算我兒子了。那年,兒子的一塊電子錶買後不到一年(保修期一般一年)出問題了,帶到東京找商家保修。這表讓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戴得都不好意思拿給商家,但店員沒有流露出絲毫讓你不愉快的表情,幾天後換回來的是一塊新表,孩子很高興。前年暑期,孩子的ipod屏幕顯示又出問題了,拿到店裏保修,一個新品又如期而歸。

産品質量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密切相關,買得、用得放心是消費者對廠家、商家最大的期待。當我們大家都不再知道“3·15爲何日,天天“3·15也會來到我們身邊。

  • **亞太日報特約新華社駐韓國首席記者、前東京分社社長冮冶(圖),撰寫獨家專欄“舊聞新讀:日本鏡像(點擊閱讀)

。回味其前後長達13年旅居東京的工作和生活** 。*

作者簡介:冮冶新華社高級記者

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長期從事對日報道及國際新聞報導,曾三次作為新華社記者常駐東京。

歷任新華社國際部亞太新聞編輯室主任、新華社北美總分社(紐約)中文編輯室終審發稿人、國際部發稿中心編委、東京分社社長。

現為新華社首爾分社首席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