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库车市西北、217国道东侧盐水沟河畔,高约13米,烽燧雄伟挺拔,建于汉代,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军情报警措施。它是目前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也是我国境内唯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单体烽燧,2001年6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丝绸之路(新疆段)大遗址保护项目,2014年6月22日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8月3日,记着来到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看到,经过近两年的施工,投资1500万元的新疆库车市境内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主体及附属设施全部完工,目前已进入内部装修和布展等后序工作。
烽燧,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即敌人白天侵犯时就燃烟(烽),夜间来犯就点火(燧)以可见的烟气和光亮向各方与上级报警。烽火台在汉代称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称作烽台,并把“烽燧”一词也引申为烽火台,明代则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
克孜尔尕哈烽燧,东南距库车城10千米,海拨1200米。距阿克苏市260千米。由基地往上逐渐缩收成梯形,高约13米。烽火台为夯土结构,层厚12——15米,上部夯层中夹有木骨层,顶部为木坯垒砌,并建有望楼,现仅存木栅残留物,烽体受自然侵蚀,风化作用,南侧中上部已呈凹槽状。
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是“十三五”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重点项目,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建设内容包括防洪堤、排水明沟、外围道路、管理用房、文物库房和界桩、标志碑、围墙等防护和标识设施,及展示用房、游客管理服务中心、停车场、步行道、绿化带、公厕、垃圾处理场等旅游服务设施。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将以全新的面貌接待各方来宾,让游客感受到西域汉代烽燧的独特魅力。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