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 緬北衝突對中國有何影響?

亞太日報

text

文|亞太日報評論員 黃日涵徐磊祥

11月20日緬甸當地時間2時40分許,果敢、德昂、若開和克欽四家武裝近十個混合營的聯合部隊對緬甸政府軍在勐古地區的勐古城郊、棒賽、彭線、木姐等多處駐點發起進攻,衝突已經導致8死29傷,導致部分緬甸邊境民眾為躲避戰亂進入中國境內,人數接近3000人,中國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正在妥善安置緬甸邊民。

本次的武裝衝突令國際輿論重新關注緬甸北部的民地武問題。21世紀彬龍會議的餘溫還未散去,又爆發大規模衝突,使得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力主的和解進程又陡添變數。

緬甸民地武與政府軍之間的衝突可謂“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二戰後緬甸獨立建國時。建國前的1947年,緬甸民族獨立領導人昂山將軍與克欽族、撣族、欽族簽訂了《彬龍協議》,在同意山區在內政管理上擁有完全的自治權的基礎上建立聯邦國家,然而緬甸獨立建國後並沒有履行《彬龍協議》,政府軍與民地武由於長期缺乏信任,造成緬甸政府軍與民地武之間長期以來衝突不斷。

除此之外,由於緬甸政府提出的談判條件是完全放下武裝,才能參加和平會議。這一條件也被認為是造成果敢、德昂和若開三支民地武未能參加8月31日舉行的“21世紀彬龍大會”的重要原因。

2016年8月31日,緬甸21世紀彬龍大會召開,緬甸總統吳廷覺、國務資政昂山素季等在21世紀彬龍會議上合影。

從表面上看,這次軍事衝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緬甸軍方連續攻打克欽獨立軍,使其他三個相鄰的民地武感到自身安全受到極大威脅,從而聯合起來進攻緬甸政府軍。然而更深層次上卻是軍隊與民地武矛盾的複雜化。這是因為隨著軍方背景的政黨在緬甸大選中失敗,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上臺執政,原先的軍方與民地武的博弈變成軍方、政府與民地武三者的博弈。

民盟政府上臺後即推動民族和解進程,召開了“21世紀彬龍大會”,並計劃每隔6個月舉行一次。然而作為緬甸國內政局博弈重要一股力量的緬甸軍方並不想讓民盟在這方面得分過多。在緬甸軍方看來,太早的和平進程其實是變相的削弱緬甸軍方的重要性,因為必須要有競爭對手存在,緬甸軍方才能有更大的存在感,所以緬甸軍方也希望保持對民地武的高壓態勢。

當然,與此同時,這幾支民地武也不是吃素的,他們一方面希望通過這次行動對政府軍進行打擊報復,從而體現自己的存在感,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機鞏固自己的勢力,以便在與政府的和解談判之中獲得更多籌碼。

果敢同盟軍武裝。

緬甸北部衝突,受傷的不僅是緬甸,中國也受到了牽連。此次緬北軍事衝突爆發後緬甸的邊民為躲避戰爭,持續不斷地湧入中國境內,嚴重影響了中國邊境城鎮正常的生活。根據最新消息,此次衝突已經造成中國一名邊民受傷,多處民用設施損毀。

與此同時,長期的緬甸北部軍事衝突不僅造成民地武與緬甸軍方矛盾不斷深化,也為域外大國插手地區事務製造了藉口。日本專門設立了“提高緬甸少數民族福祉大使”,這一組織也是緬甸民地武的聯合組織——民族聯合聯邦委員會的主要外國資助方。域外大國的介入使原本複雜的地區矛盾更添變數,嚴重影響地區的穩定與安全。

此外,緬北局勢的動盪嚴重影響到中資企業在緬甸專案的安全,其中密松專案就因為緬甸政府和克欽軍的利益博弈導致了整個專案的停擺。久而久之,緬北地區衝突恐將影響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該地區的推進,特別是孟中印緬走廊的建設。

作者簡介:

黃日涵,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萬裏常安海外風險研究院院長;

徐磊祥,萬裏常安海外風險研究院研究員。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