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缘何成电动汽车领先者?美媒:用新能源对抗空气污染

亚太日报

text

美媒称,2016年,全球范围内共生产和销售约9500万辆汽车,几乎全部由内燃机(ICE)驱动。在过去的100年里,内燃机驱动车辆,石油供应主导着汽车行业。然而,变革之风日渐兴起,许多人相信2万亿美元的全球汽车工业即将经历一场重大转变,因为纯电动汽车(EV)开始取代内燃机(ICE)汽车。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6月1日刊登题为《中国引领世界电动车的繁荣——原因在这里》的文章称,虽然目前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只占每年汽车产量的不到1%,但许多人认为我们已处于一场“电气革命”的起点。在近日关于这个话题的全面、权威报告中,华尔街研究企业伯恩斯坦预言,20年后,电动汽车可能会占据汽车销量的40%和全球汽车保有量的30%。同样地,全球知名金融服务企业瑞银集团认为,到2031年,不断增长的全球电动车数量将打乱汽油需求。

文章称,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电动汽车代表着汽车的未来,个中原因很多。首先,技术成本已大幅下降,电池成本只有五年前的大约20%。另外,技术创新不断发展以及大量新增蓄电池容量在中国投产预示着价格将进一步降低。其次,充电基础设施在中国、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各主要国家逐渐健全。最后一点,即使是以当前的石油价格,电动汽车的运营成本也比内燃机汽车要低。随着技术成本推动电动汽车的初始价格下降,内燃机汽车的平价和运营成本的降低将使电动汽车绝对经济划算。

文章称,就其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而言,中国现已超过了其他国家,这是它不大可能拱手让出的领导地位。2016年,中国卖出50.7万辆电动汽车和PHEV,比2015年增长53%。与此同时,欧洲卖出22.22万辆,增长14%;美国卖出15.71万辆,比前一年增长36%。

为什么中国率先接纳电动汽车技术?答案可能就是:中国别无选择。中国面临很大的空气污染问题。作为一个国家,中国从根本上讲有三条路可走。第一,它可以选择继续发展快速增长的内燃机汽车,那意味着空气污染和能源独立。第二,政府可以限制市民的交通出行选择以兼顾环境;第三,国家可以采纳电动车技术,既能让公民拥有汽车又不会损害城市的空气质量。

文章称,当内燃机汽车蓬勃发展时,美国以其庞大的土地面积和在广阔郊区形成人口密度低、依赖汽车的社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如今,中国是全世界最大汽车市场,世界新增汽车需求大多来自该国。就各自市场和城市的构成而言,美中两国的情况迥异。

中国的现实情况是:13亿人口和日益上升的人均收入相结合创造了惊人的个人交通工具需求,使用传统技术无法以环境可持续的方式满足这个需求。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2016年生产了2800万辆汽车,预计到2025年的产量将增加到4000万辆。在美国,几乎每个人都有一辆车。在中国,每六个人有不到一辆车。虽然中国的人均汽车拥有数量也许永远达不到美国的水平,但汽车普及率肯定会在当前基础上有所提高。

文章称,一个又一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都是相同的。由于人口众多,这个国家从来没有小机遇、小难题之说。在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意味着只有大机遇、大难题。在这种情形下,在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满足日益富裕的广大城镇人口的出行需求是个重大难题。

中国的人口比美国要密集。中国十大城市的人口从600万到2200万不等,人口数量超过100万的城市有160多个。相比之下,美国十大城市的人口从100万到860万不等,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有10个。

文章称,此外,中国的城市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变得更加拥挤。中国13亿人口的大约一半仍生活在农村,但城镇人口持续增加是大势所趋。今后几年里预计会有2.4亿人进城。到2025年,全世界600个大中型城市逾三分之一将位于中国。

在过去一百年里,围绕美国消费者发展起来的汽车产业首选了内燃机,因为美国地域广阔、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如今全球新增汽车需求主要来自人口密集的中国,过去的技术恐怕不再适合今天的情势。有鉴于此,中国可能会继续引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