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收養所火災事故透視:“違法”的愛心與缺失

APD NEWS

text

圖為1月4日戶主袁厲害在事故現場接受調查。 新華社記者朱祥攝。

河南蘭考縣一民辦收養所4日發生火災,事故造成7名棄嬰死亡。失火戶主袁厲害因為長期收養棄嬰和孤兒,有“愛心媽媽之稱。但民政部門對此表示,相關收養行為並未辦理合法手續。意外的大火仿佛一面鏡子,在袁厲害“違法的愛心背後,照出的是政府救助工作的缺失和不足。

奪命火災原因尚未查明

4日8時30分左右,蘭考縣城關鎮一居民樓發生火災,過火面積40平米左右。事故造成7人死亡,另有1人受傷(目前尚在醫院接受救治)。據悉,失火家庭戶主為蘭考縣城關鎮北街村民袁厲害,長期收養棄嬰和孤兒。事故中死傷者均為其收養在家的棄嬰。

事發地點位於蘭考縣人民醫院附近一處兩層民宅裡。記者現場看到,樓房二樓的窗戶已被打碎,地上到處是玻璃殘片,院子一角放著一輛燒得發黑的自行車。在過火最為嚴重的一樓房間裡,目之所及,一片焦黑,門窗被燒得只剩下輪廓,除了一台殘破的電扇,地上幾乎沒有能夠辨認出來的物件。

附近的商戶王美蓮等多名鄰居證實,失火的時候,袁厲害去送孩子上學去了,並不在家。

蘭考縣民政局黨組副書記李美姣介紹,經過初步瞭解,除了8名死傷者外,剩下還有10名孩童需要救助,其中包括部分已經上學的孩子。

截止5日下午,上述10名孩童均被民政部門移送至開封市兒童福利院。

河南省消防總隊有關人員告訴記者,從現場情況看,7名遇難者均為窒息死亡。至於火災發生的具體原因,尚待技術鑒定和進一步調查。

“愛心媽媽功過待評說?

記者現場採訪獲悉,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袁厲害就開始收養棄嬰和孤兒,後來越收越多。目前僅安置孩子的場所就有兩處,一個在縣醫院後街的兩層獨院內,另一處在縣人民醫院西邊兩間瓦房。此前,一些媒體對其事蹟做過報導,因此有“愛心媽媽之稱。

袁厲害的兒子杜鵬告訴記者,母親收養孩子的時間“20年只多不少。近些年有人主動送孩子過來,也有趁夜裡把孩子丟到門口就走的,不少都是有生理缺陷或殘疾,“多的時候,光餵奶的孩子就有六七個,有時家裡人也去幫忙,給孩子們燒水做飯。

蘭考縣民政局有關人員證實,因為在縣人民醫院門口擺地攤,袁厲害最初是幫助醫院處理死嬰,隨後開始收養醫院裡遺棄的殘障嬰兒。“後來,社會上一些群眾甚至鄉鎮派出所發現的棄嬰,也主動送來。袁厲害由此開始了自己的棄嬰收養歷程。

李美姣告訴記者,不完全統計,20多年來,袁厲害累計收養的棄嬰和孤兒多達七八十人。

對於袁厲害的收養行為,記者在現場隨機採訪的多位鄰居均表示肯定。一位村民說:“這是善舉,是給社會獻愛心,很多孩子都有缺陷,如果遺棄不管,可能命都沒了。

蘭考縣民政局局長楊佩民認為,袁厲害的行為“合情合理不合法,嚴格講,這樣的私自收養是不允許的。他介紹,按照收養法等有關政策法律,袁厲害收養棄嬰的行為並不符合程式,多年來民政部門也從未給其出具過收養手續和證明。

針對袁厲害借用棄嬰牟利的社會傳言,李美姣明確表示,此前民政部門也進行過調查,但並沒有掌握有關證據。“初步推斷,有的家庭從這裡收養子女,給點類似奶粉錢的補償,這樣的情況可能存在。

政府救助緣何“搖擺不定?

既然收養行為不合法,為何袁厲害能堅持收養棄嬰和孤兒長達20多年?此間當地政府和民政部門有何作為?

面對普遍的公眾質疑,楊佩民表示,2007年以來,蘭考縣、開封市民政部門及福利院領導多次與袁厲害溝通,要求其交出收養兒童,由政府統一收養。2011年9月,開封市福利院從袁厲害家接走5名棄嬰。同時,袁厲害也最終同意不再收養新的棄嬰,一旦發現將及時移交民政部門。

當地民政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2011年以來,蘭考縣移交至開封市兒童福利院的棄嬰達到32名,其中就包括袁厲害新發現後轉交的一部分孩子。

李美姣告訴記者,一方面袁厲害不具備收養資格,另一方面其家庭條件也不利於孩子成長,之所以沒有進行強制移交,是考慮到孩子們長期和袁厲害生活在一起,產生了感情,擔心造成心理傷害。

記者在調查中也注意到,針對袁厲害的收養行為,蘭考縣公安部門先後給20名孩子辦理了戶口;民政部門也給20名孩子辦理了農村低保,目前每季度發放低保金共5520元。此外,每逢節日還有些臨時救助。

一方面認定收養行為不合法,另一方面又給其進行救助。表面上“搖擺不定的政府救助,暴露出的是當地救助活動的制度“短板,以及兒童福利機構的缺失。

蘭考縣民政局提供的一份材料直言,造成袁厲害違法收養不能控制的更深層次原因是,全縣至今沒有一所兒童福利機構,縣民政部門安置棄嬰的方式只有送到開封市兒童福利院,而早年開封市兒童福利院養育條件有限,不能做到送一個接一個。

蘭考縣救助站站長聶傑表示,通常情況下,合法的民間收養行為是社會救助的有益補充,對於類似草根慈善行為國家一直持鼓勵態度。火災暴露出的其實是當前社會救助機制方面的短板與不足。

有關專家認為,就具體事故而言,袁厲害理應負有一定責任,但其個人遭遇令人同情,也值得反思。政府如果不加大投入,完善制度,類似的悲劇將是願意付出愛心的“袁厲害們無法承受之重。

截至發稿時,記者一直試圖聯繫整起事件的核心當事人袁厲害,但一直未果。